铃铛本就坐在一旁,信中的内容她基本看完。
铃铛道:“这三殿下倒是会先发制人,咱们这还没传出消息去,他那里已是闹得沸沸扬扬。”
北晚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
凭她对秋绛的了解,她完全可以想象得出那日她爽约没去,秋绛在群臣面前的脸色有多难看。
这才是她为父亲走的第一步而已,并不算什么。
北晚端起茶盏,道:“他想在群臣面前博回点面子,依照他的性子面子比什么都重要,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不碍事。”
铃铛急道:“可朝野上下那些不不了解北大人的大臣,对大人的误解便会更深。”
北晚一笑:“这些都不重要,我与他们若无案子不打交道,亦不熟识,他们怎么想,与我有什么相干。
”
北晚搁下茶杯,语气慵懒:“重点是,此事皇上怎么想的。”
皇上会怎么想?
有了先前长秋殿上的一巴掌和一脚,今日皇帝听闻群臣之间在传这些话。
他定会想到是秋绛私下拉拢大臣,攀权结贵,拉拢北晚不成,反倒在朝野中散布北晚端架子的坏话,想让群臣孤立北晚。
皇帝会以为长秋殿一巴掌以后,北晚已尝到教训,所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三皇子等人划开界限,以求明哲保身。
这正是她重回天策府正司的好时机。
饭局北晚失约一事在朝野中传的沸沸扬扬。
众人听闻北晚的名字,从从前的讳莫如深,到如今的嗤之以鼻。
但众人岂料三日后,朝中局势已经完全扭转。
…
北晚书信一封给大理寺卿宋允席。
宋允席看过书信后,又将话传给太子秋诀。
短短三日,大到朝野上下,小到街巷市井,对北晚上次饭局爽约之事议论纷纷,声势浩大。
但此次言说的是,三皇子秋绛数次上天策府想拉拢北大人,却次次遭拒。
三皇子带去的礼品连天策府的门儿都没进去。
饭局之约,北大人前两日的态度本就十分明显,显然是拒了的,但三殿下还让朝臣等在聚雅斋,为的就是让北大人落人口舌,好扳回一城。
朝中大臣,起先由大理寺卿宋允席和大理寺少卿段葭闲聊,紧接着户部尚书孟云廉、太医院院使许展等也开始议论。
渐渐地那日参与饭局的大臣听此言论后,话锋一转,暗地里指责三殿下为人不厚道。
魏国公蒋卓棋听闻这些事后,对三皇子秋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街巷处,左邻右居私下议论着;茶楼上,说书先生
唾沫横飞评判着;青楼内,负箧曳屣的书生谈论着。
秋绛想制止谣传,但为时已晚,此事已闹得满城风雨,难堵众人悠悠之口。
秋诀坐在茶楼内饮茶,星屠听闻外头人们的闲聊,不由地感叹:“这个北大人,还真是有法子,短短三日,便将这风口浪尖的人换了一茬,原本力挺三殿下声讨北大人的人如今都沉默不语。”
“她这哪是为自己辩白才设计转移话峰的。”秋绛笑着摇头:“这一出戏分明就是她从头到尾设计的。”
星屠不解:“还请殿下明示,这局是怎么个设计法儿?”
秋诀品着茶道:“老三初次登门拜访,北晚便没给他好脸色,东西也一并拒收,天策府外头的人也能瞧见,三殿下才进去不久就提着东西又灰头土脸的出来了,众人定会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