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2 / 2)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心理需求,青年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安全感被充分满足,而他的愤怒来源于自由自尊被限制、践踏的行为。这两种感觉相互交融作用,表现在他的外部行为上,就是对这种游戏又爱又恨。

见对方不说话,米博彦继续开口:“很多dom会把你这种情绪当成是不服管教的表现,你主人怎么看?”

“他不会这么想。”青年向前倾身,目光灼灼:“我们两个现实生活里本就是恋爱关系,这样的游戏……不过是种情趣罢了,他不会真的要求我在痛苦之下做什么能力之外的事情。我们两个玩了几次之后,他发现我这种矛盾的心理,于是鼓励我来看心理医生。”

米博彦回以他一个平和的微笑,然后出口表扬:“你有一个好主人。”

青年听了这话,腼腆地扬了扬唇角。

米博彦起身去了操作间,不一会儿从里面缓慢踱出来,手里还端着一个彩色玻璃果盘。

“吃水果。”

“谢谢。”

青年看着那丰盛的果盘,里面有橘子、苹果、奇异果、葡萄还有草莓,所有的水果都很新鲜,上面缀着晶莹的水珠。

他伸出手拿了一个橘子,开始剥皮。

米博彦的目光始终跟着青年的动作,见他挑挑捡捡了半天,心下一片了然,故意反问道:“不吃苹果?”

青年客气道:“不用了谢谢,橘子就好。”

“程先生,既然来到这里就不用跟我客气了。”米博彦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用五指的力量捏着它缓慢地转动,端详着果皮上绽放的花纹,轻飘飘地问:“为什么不喜欢苹果,我能知道你不吃它的理由吗?”

程绪想了想,道:“因为……它太大了,一个吃下去会搞得人胃痛,而且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有点像……”

“像什么?”

程绪不好意思地笑笑,“像胃里反酸水的感觉,很……很恶心。”

“这就对了。”米博彦放下苹果,看着他认真开口:“一个人不吃苹果是因为他的脑海里为吃苹果这个行为预设了一种感觉、一种情绪。当感觉情绪和实物链接起来的时候,会指导我们做,或者不做某件事。

比如你,把吃苹果的感觉和胃部痛苦链接在一起,这个认知会指导你的外部行为远离这样的刺激。”

程绪咬着手里的橘子瓣,琢磨着米博彦的话,缓慢皱起了眉头:“你是说……”

米博彦道:“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学生,把学习和抵触链接在一起,他会渐渐远离书桌。社会上的人,把学习和升职加薪的美好链接在一起,他们就会更有动力。”

“再说我,”米博彦指了指自己,“我在图书馆的时候总能碰到很多美女,所以我热衷于那个地方,一有时间就会往那里跑。”

程绪笑了,他吃完手里的橘子用纸巾擦干净手指,抬头道:“你是想告诉我,我把BDSM这件事和两种不同的感觉链接起来了?”

米博彦:“就我的初步判断,是的。

你把获得安全感的情绪和这种游戏相链接,又把自由自尊被侵犯的危险和愤怒同这个游戏里的dom的某些要求或行为举动相连,就产生了现在这种矛盾的情绪。

但是所有感情的链接,都是我们从出生开始,一步步在自然、家庭、社会里学习到的。其中家庭对于一个人感情链接的影响尤为重要。”

提到家庭,程绪的目光暗淡下去。

米博彦双手手指交叉下巴颏上,步步紧逼:“能谈谈你的父母吗?”

“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