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34章 这怎么好意思?(二合一)

第134章 这怎么好意思?(二合一)(2 / 2)

他是挺轻松,但这是靠上辈子的钻研和积累,更靠的是超绝的天赋。

这一行就像学数学,百分之零点一的天赋,绝对胜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努力。林思成就属于这一种,何况他还足够努力。

而即便如此,上辈子栽了多少跟头,交了多少学费,只有林思成自己清楚。

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赔多赚少,入不敷出。

再剩下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多少能赚一点,如爷爷,如郝钧,如关兴民。这一类除了靠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还足够谨慎。

最后的百分之三十,属于天赋没多少,又管不住手的那种。像这种,下场就只有一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就顾明这性格,简直是量身定做……

林思成想了一下:“回去后带你去个地方,看一看!”

顾明抬起头:“看什么”

林思成叹了口气:“看家破人亡!”

……

晨光初露,杭州城尚裹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

秋意爬上枝头,微风缠绵,铜铃轻响,惊落了几只黑蝉。

老农裹着袄,蹲在竹筐旁,筐里堆满了沾泥的瓷片。

再往前:泛绿的铜钱,黄杨木雕的观音、釉里红的残瓶,以及斑驳的月份牌……一眼望不到头,光是数种类都数不完。

顾明睁着眼睛,布灵布灵,布灵布灵的乱转。

林思成叹了口气:“你这次来杭州,李信芳给了你多少钱”

顾明惊了一下:“你咋知道”

废话,兜里要没几个子儿,你敢跃跃欲试

“听我的,好好的把这碗饭端瓷实,这辈子就算是稳当了!”

顾明琢磨了好半天,给了林思成一拳,又愁眉苦脸:“饭倒是挺软乎,就怕吃不长远!”

“开窍了”林思成“呵呵呵”的乐,“放心,有我在,要不我会让你改行”

富家千金谈不上,但李信芳的家境确实不差,两人刚开始还能图点新鲜劲,但劲头一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出来了。

但暴富是别想了,就顾明这性格,给他座金山他也守不住,就只能在自身上下功夫。

虽然性子粗疏了点,但胜在刚毅果决,还够坚韧。再加顾爸十多年的薰陶,干警察比干检验医生强的多。

自己再帮趁着点,不敢说顾明以后能有多高的成就,但保证稳中求进,家庭和睦还是可以的。

“正好你现在在医院后勤,一天闲的发慌,还不如提前备考,争取明年一月份一把过……”

顾明挠着脑门:“估计会被人笑死!”

毕竟这个时代的普遍认知:医生没有警察那么辛苦,收入也要高一些。

“笑个屁,你也不睁大眼睛往后看看:你这辈子,社区医院的主任顶到天……”

林思成“呵”的一声,“你当初就不该听人瞎忽悠,六百一十多分,交大医学院也不是不能读,但你倒好,读检验医学”

顾明没吱声。

现在看来,确实不太如意。所以,有时候亲戚出主意,不一定全是好意。

他又点点头:“老顾同意就行!”

“放心,肯定同意!”

要是知道顾明被自己忽悠的不当医生要当警察,顾叔保准感动到给自己摆一桌。

“哦对了……”林思成又想了起来,“你们医院那破设备换了没有”

“早换了,我爸找院长,把我调后勤之后就换了……我还忘了问你,你怎么知道我们医院的机器有问题”

林思成随口就来:“废话,你也不看看你那段时间是什么模样”

顾明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动不动就吐,他还以为肠胃不好……幸亏发现的早。

顾明叹了口气:“要不是你,差点就英年早逝!”

林思成呵呵不语:欠我的人多了。

就他们同科室那七八位,个个都得欠林思成一条命。

还有那么多的病人……

但还是那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想不起来也就罢了,既然想了起来,总归得干点什么……

两人一边闲扯,进了商城。

将将八点,外面的鬼市虽然热闹,但店铺大都没开门。

然而二楼那一间,却早早就亮起了灯。

两人还没进门,李金钱就站了起来,然后抱拳做揖,又比划了一下:“林兄弟,请进!”

林思成定眼瞅了瞅,拱手一笑:“江西派(堪舆派别之一,属理气派)的师兄!”

李金钱怔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不自在:“不敢称师兄,林兄弟称声掌柜就好!”

古代的堪舆弟子,顶尖的寻龙脉,定天局。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开国皇帝都信这个。草头王更是不要太相信,但凡成了,就是从龙之功。

比如郭璞(晋),比如刘伯温,姚广孝。

次一点的任太史,钦天监:观天、堪都、定陵、营殿。比如李淳风,廖均卿(明,选定十三陵)。

再次一点的观星相,算历法,定农时,比如司马迁。再再次一点,才会沦落民间,给达官贵人择龙地(点阴穴),选阳宅。

像被传的神之又神的杨筠松,赖布衣,都属于这一种。

而习堪舆,风水的仕士更多。至于灵不灵,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苏轼,每逢大事心卜,每卜必吉,但每次都是倒大霉……

再再再次一点的,也能支个摊子断吉凶,营卜卦、驱邪祟。只有委实混不下去的下三滥,才会寻人阴宅,挖人祖坟,断人气脉。

这一种虽然学的是堪舆学的知识,用的是寻山点水的技艺,但别说家和派,和堪舆二字压根就沾不上边。

而李金钱,甚至连这一种都算上。他们之所以能找到墓,靠的只是陈威在绍兴考古队的便利。

也就是为了便于出货,收货,他才顺带着学了一点,用来忽悠外行……

林思成又拱拱手:“好,李掌柜!”

略微寒喧,几人落座,姐弟俩连忙沏茶。与昨日相比,态度有如天壤之别。

道了声谢,端起茶杯,林思成又往里间瞄了一眼。

里面应该没人,所以,陈威不在。

这是位传奇人物: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因缘际会进了考古队。

但为人豪爽,极具人格魅力,甚至有些枭雄气质。

要是看对眼,百来万的物件眼都不眨,就敢往你怀里塞。也不管你缺什么,只要你缺,我砸锅卖铁也要给你办到。

试问什么样的干部,能经得住这样的考验

手艺特点更是别具一格:前期找墓,靠陈威在内部查资料,所以发展的比较慢。但差不多到2012年,民用无人机普及,陈威学会了遥感地图定位,团伙发展堪称突飞猛进。

打洞的方式更是糙到了家:用炸药。

所以,但凡他们进过的墓,毁掉的物件是盗出来的好几倍。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宋六陵(南宋皇陵),湖州下菰城遗址(战国至汉代贵族墓葬群),以及丽水龙泉窑遗址。

因为墓室结构损毁,考古信息丢失,大部分的东西盗出来,连他们都不知道是哪朝的。

就比如林思成昨天买的那几件。

但有一点:团伙作案二十余年,七省市,最后发展到十二个支系团伙,成员近两百人,却从未发生过一起内讧。靠的就是陈威的人格魅力,以及相对公平的分赃方式。

也是巧,2015年,绍兴有关部门抢救性发掘兰亭镇姜婆山南宋官墓,林思成随故宫的几位老师支援性指导,两人因此结识。

但差一点儿,林思成就被陈威给拉下水……

暗暗唏嘘,林思成一摆手,顾明把一口盒子摆在了茶台上。

然后林思成又笑了笑:“李掌柜别见怪,来的匆忙,只能借献佛,聊表心意!”

顺手打开,豁然就是那樽铜鱼。

李金钱怔了怔,又暗暗一叹:这年纪,着实配不上这位四海的性格,以及处事的手段。

这件东西确实出自湖州,至于墓是战国的,还是秦,或是汉,收货的也不知道。

但如这位所言,这只铜鱼如果是汉代的物件,又与晷仪为一套,那必然出自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汉时世袭)。

找个懂行的买家,我说这是司马迁用过的,你信不信

少说也是上百万。如果再能把那件晷仪买回来配成一套,至少卖上千万。

赵修能没说错:你别看人年轻,气度是真的不凡!

可惜老陈不在,不然两人绝对能臭昧相投。

暗暗感慨,李金钱收起盒子,又举了举茶杯:“有什么帮得上的,林兄弟尽管讲!”

林思成点点头,拿出了马陵的秋陵图,摊在茶台上:“李掌柜人面广,麻烦你打问打问:类似的物件,像这么新的还有没有范围大概在丽水、金华一带……价钱好说!”

其实就在金华,甚至就在武义,但林思成不能说的太确定。

“谈不上麻烦!”李金钱回了一句,又仔细瞅了瞅,“但这画,感觉有点不大对”

“确实不大对,其实就是仿的!”林思成说着编好的说词,“但李掌柜你看这画工,这笔力,算是顶好了!”

李金钱点了一下头,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画工确实不错,字也写的漂亮,但沦落到仿赝品的地步,想来也不是什么名家。

稍稍一顿,他又突发奇想:这位不会是想把仿品弄成真品吧

赵修能不是说,他捞的是正行吗

他试探了一下:“林兄弟,只找画,不找人”

林思成点头:“对,找画。也不论是文书、经卷、古籍、字帖,但凡是纸或绢的,也不管是上面是画还是字,越多越好,越新越好……但不找人!”

李金钱心里一动:果不然!

骤然,心思又活络起来:赵修能说他只捞正行,但看来也没那么正吗

就是不知道,眼力是不是真的高

转着念头,他又指了指画:“不是我自夸,只要省内真有这类东西,不过是几个电话的事情。但林兄弟远道而来,又送这么大礼,委实愧受!”

稍一顿,李金钱看了看货架:“要不,林兄弟再挑两件”

林思成怔了一下。

李金钱他当然不陌生,感觉心挺细,也够谨慎。但再一见,怎么感觉和陈威一样:见人就想拉入伙

但送上门的漏,没有不捡的道理。何况从倒斗和文物贩子的手里捡漏,压根不需要有丁点儿的心理负担。

暗暗转念,林思成笑了笑:“这怎么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