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鱼钥司辰(2 / 2)

时同期,苏州书商林鹤年(字跋文)赴日采购纸张,偶得一套述斋版,带回国后翻刻,史称“林氏跋文”刻本。

但不管是哪一版,都刻的极少。直到1920年左右,上海广益书局等曾伪作“宋版”“明斋”刊印仿古籍,一次性印了数万本。

但可惜,过于生僻,别说普通爱好者,就连了解的收藏家都不多,属于冷门藏品中的冷门藏品,全砸在了书局手里,后散落民间。

直到2017年,安倍晋三二次访华,带了一套林述斋版的和刻本做为国礼,这书才突然热了起来。

而且价格一年比一年高:

2019年,保利拍卖,阮元扬州刻本三册,成交价一百二十多万。

2020年嘉德拍卖,林氏跋文刻本一册,成交价七十二万。但之后买家送到国家图书馆鉴定,结论为民国广益书局的机刻版。

退给嘉德后,次年以民国版上拍,仍旧拍了五万。

再看这一版:

扉页牌记:“宽政八丙辰岁二月昌平学林氏藏版”双行楷书;

卷末刊记:“门人井上鹤洲/赤松沧洲校字”(林述斋弟子)。

而且每一册的卷尾都有一方楷印:昌平坂。这是宽政八年林述斋刻本的原印。

再看纸:纸色泛黄,质地轻薄坚韧,帘纹细密。透过光,明显能看到淡黄色的交叉网状,与国内宣纸迥然不同。

这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斐纸,既雁皮树皮纸,自然与国内的不同。

再看刻本样式:半叶十行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镌“群书治要”及卷次。

封面题签为靛蓝染布贴签,墨书“群书治要”。

翻开再看内容,凡“民(李世民)”必讳为“”,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唐抄本的避讳痕迹。

没跑了,正儿八经的“日本林述斋和刻本”,安倍访华,做为国礼的就是这一版。

国内没拍卖过,能拍多少不知道,但2019年东京中央拍品,只是一册就拍了一千三百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六十万元。

再看价格:总共一万,等于一册五千

看了两遍,确凿无疑,林思成吹了吹书上面的灰,放到了茶台上:“包了!”

姐弟俩又对视一眼:又是一件放了好几年,问都没人问的物件

捞的是偏门,干的是随时都会吃牢饭的勾当,自然要慎之又慎。不可能你说两句行话,摆一下龙门阵,我就真以为你是同行。

就算是真同行,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这年轻人很懂规距,你说“来错了地方”,那我也不纠缠。买两件东西,留点交情总行吧

当然行,问题是,整整了一百万出头,挑的全是问都没人问的东西

林思成又递来了卡,女人如梦初醒,拿出了刷卡机。

弟弟麻溜的取来一方盒子,把两本书放了进去。

看着茶台上的四方木盒,林思成的感觉极为奇妙:东西的来历肯定没问题。哪怕是出土的,也绝对是四九年之前的熟坑货。

但本是来找“徐谓礼文书”的,文书没找到,倒先捡了三件漏

包括那只青铜鱼:汉代青铜鱼锁。这玩意属冷门藏品中的藏品中的冷门,全球馆藏不超过二十件。

2019年钮约佳士得拍了一件,成交价52万美元。

包括那方玉璧:清代乾隆时期,民间玉作名匠,周颢的扬州工。

就数这件漏最大,拿回去就能脱手,林思成估计,少些也卖上百万。

等于前后了一百零四万,光这一件就能回本,剩下的等于白捡。

漆盒不算,这是南宋时的朱漆戗金莲瓣式奁(读lian)。其实就是古代女人的化妆盒:上下三层,分别装粉饼,胭脂,唇纸。

八十五万的价格不低,但用的是南宋独有的戗金工艺,与唐代的金银平脱技艺异曲同工。林思成准备买回去之后研究之下,可以相互映证。

所以,真正的敲门砖就这一件。

当然,运气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家店里的好东西是真的多。

因为人家挖出来的真东西本来就多。

普通人想都想不到,主犯是市级考古机构的负责人。但在倒斗行内却是半公开。

要不然林思成敢报名号

而这个团伙,直到2021年才打掉。据谣传,实在是宋氏皇陵快被挖空逑了,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暗暗感慨,女人递来发票,弟弟把装好东西的铝合金囊匣交给顾明。

而后,姐弟俩把两人送出了门。

都到了门口,林思成像是突然想了起来:“哦对,钥匙……”

见姐弟俩一头雾水,他比划了一下:“就那只鱼锁的钥匙,一根铜棍,棍中间有个直角的勾!”

女人想了好久,终于想了起来,林思成说的是那件青铜鱼。

一起拿来的铜器有好几件,其中确实有一把像是钥匙的东西,但谁也没想过,和这件同鱼是一套

女人眯了眯眼睛:“那是什么,就那樽鱼!”

“汉代青铜鱼锁!”

女人惊了一下:“汉代”

“汉代!”

回了一句,林思成又想了想,“同时带回来的,应该还有一樽晷仪(天文仪)吧”

女人的嘴唇嗫动,一句“你怎么知道”涌到了舌根下。

“你是不是想问:我怎么知道《淮南子》载:鱼钥司辰……本就是一套,所以,有鱼必有司辰,也就是那樽晷仪!”

林思成笑了笑,“东西呢,还在不在”

浑身一震,女人的瞳孔缩成了针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