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沃就算了,上交的税也少,他所见那些真正的百姓,过得似乎比起大明的百姓都要好上不少。
每个人脸上都浮现着笑容,每个人都对官府、朝廷是那么的相信,尤其是对朱高煦,更是人人崇敬。
朱高煦在这些人眼中,不仅仅是他们的大王,更是他们的救世主。
在民间遇到的每一个人,对朱高煦是那么的尊敬,不是因为朱高煦是王的尊敬,而是发自内心的。
就这份民望,朱棣在大明民间都没有达到这样。
想着这些,杨士奇心头无比的凝重。
“若是早知此地富饶,当初就不应该让汉王来啊。”
杨士奇一时有些懊恼,在他看来,这样的地方,就应该被大明直接掌控。
给了朱高煦,这不是在帮朱高煦吗?
杨士奇完全没有想到,历史上大明占据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却是没有做出什么效果。
不仅没有好好经营,反而欺压百姓,导致安南原本的百姓连年反叛,大明连年需要出兵平定叛乱。
张辅在安南更是停留了七年之久,都没有完全解决这里的问题。
而且历史上大明占据安南,还只是占据的北部区域,也就是红河三角洲那一带,安南南部,还是被安南陈氏所占,双方更是连年爆发战斗。
大明真的占据这里时,也没有见大明有多重视。
如今不过是杨士奇看见了朱高煦将这里发展起来了,看见了经过发展之后的土地肥沃,以及这里的富饶。
历史上大明明明得到了,却是没有把握住机会啊,因为大明从上到下,不就是都瞧不起外面嘛。
后面哪怕是朱瞻基要放弃这里时,都没有人劝阻,反而劝着朱瞻基尽快实行,尽快放弃,这些人,又能有多大的目光?
杨士奇想着这些,他发现了一件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大汉的崛起,似乎无法阻挡了。
有如此粮地,如今通过商业又变得繁华,更是有着先进的火器,大军更是不弱,这样的大汉,尤其是这个王还是朱高煦,杨士奇想想都头皮发麻。
“唉,当真是多事之秋。”
杨士奇不再去想,当即开始奋笔直书,手中的笔不停的挥动,纸更是用了不知多少张。
如今杨士奇写的,都是他在大汉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全部写了下来。
当全部书写完成,杨士奇叫来护卫他的锦衣卫。
“立即回去,将此信亲手交到皇上手中,不许给任何人看!”
“是!”
做好这些,杨士奇大舒了一口气。
尽管已经传信给朱棣了,但他知道,如今大明对大汉能够做出的限制,也极为有限。
因为朱棣不可能主动的对朱高煦动手,尤其是北方未定,大明内部的民生同样艰难,这些都是问题。
如今他只希望大明能够研究出同样的火器,以此来震慑朱高煦。
王宫内,朱高煦听着枚青汇报着杨士奇这几日的动作,挥挥手让枚青退了下去。
对于这件事,朱高煦没有去在意,不过是了解大汉的基本情况罢了,从杨士奇来的那天起他就能够猜到了。
就在这时,李定荣匆匆走了进来。
“参见王爷。”
“坐,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李定荣当即拿出一封军报递给朱高煦。
“这是王聪传回来的,已经攻下占碑,如今已兵分两路,王聪向旧港发起进攻,丘平率领大部海军开始对爪哇国发起进攻。
另外王聪传回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爪哇国以东的新村,有一小国名为顺塔国,这是前宋遗孤所建。
王聪不知该如何处理,特传信回来。”
朱高煦将军报看完,这是大军攻打占碑进度的说明,朱高煦也确实满意这个进度,毕竟这才出去没有多久,就已经攻灭一个小国。
听着李定荣的话语,朱高煦沉思片刻。
“传讯给王聪、丘平,顺塔国可以先派人前去说明情况后招降,若是顺塔国不愿意并入大汉,那便出兵!”
前宋遗孤建立的顺塔国,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在那里的汉人,又有多少?
而且现在的顺塔国,已经不复当初,说是一国,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小县城大小,都快被爪哇给兼并完了。
如今他对顺塔国先礼后兵,已经给足了礼数。
李定荣当即应下,并没有丝毫劝说。
其实李定荣反而会担心朱高煦妇人之仁,如今他们面临这个局势,既然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扩张,那就不能有丝毫犹豫。
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都应该击碎,踏过去,这样才或许会有一条生路。
“王爷,另外还有一事,如今除了已经开始之前准备的人口相互迁移外,臣另外准备了一部分人手,到时可以用于从大明迁移人口过来。”
“嗯?你就这么自信大明会同意我们的条件?如今我们和大明可是还没有谈拢。
而且这几天杨士奇都在了解情况,肯定会派人传回大明,到时大明说不定不会再迁移人口出来了。”
朱高煦一时都惊了一下,李定荣居然这么相信,竟然连准备都已经提前做好了。
李定荣闻言一笑。
“臣相信王爷,王爷已经向杨士奇提出来了,提出了条件,臣就有信心王爷肯定能够做到。”
“哈哈,李定荣啊,你可是比我都还要自信呢。
虽然最后不好确定能够谈得多少,但至少会得到一部分,做好准备也好。”
朱高煦是真没有想到,李定荣居然比他自己都还要相信自己。
这次他也确实有信心会成功,因为朱棣肯定忍受不住那个诱惑。
大明要么跟他继续谈,要么打一场,就这两种选择。
聊了几句,朱高煦随即问向李定荣。
“之前让你筹备的医学院,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个医学院,是朱高煦用来解决如今现行病症的,也是为了完善医疗方面的制度。
毕竟他的系统是全方面可以获得荣耀点,这些都是他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