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这样看似绝望的局面,龙森精心制定出了一套别出心裁的非对称作战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未来城将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派出小股部队对正在行军途中的剿匪军展开持续不断地骚扰和袭击。通过这种神出鬼没、防不胜防的战术手段,使得剿匪军一路上都不得安宁,不仅人员伤亡会逐渐增多,而且物资补给也会频频受阻。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作战所采用的方式与古代传统的战争模式大相径庭。其中包括令人闻风丧胆的化学战以及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等等。这些先进且陌生的作战手段对于习惯了冷兵器时代战斗方式的剿匪军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不仅会给敌人造成肉体上的伤害,更会在心理层面引发深深的恐惧。一旦后方再传来郡守要求撤军的命令,想必这群早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心惊胆战的剿匪军士兵们定会心生退意,就算不至于立刻落荒而逃,其进攻的意愿也必定会大打折扣。
剿匪军的规模极其庞大,其人数之众超乎想象。如此众多的人马自然无法脱离宽敞平坦的官道而选择其他路径行军。若想要对这支剿匪军展开层层阻击,那么沿着官道巧妙地设置埋伏便是关键所在。然而,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需要满足,那就是设伏地点不仅要紧邻官道,还需与途经的各个县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毕竟,若是离县城过近,一旦行动被发现,便很容易引来城中守军的支援和围剿。
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和勘察,符合上述所有要求的设伏点可谓寥寥无几。好在龙森行事向来谨慎周全,早在行动之前,他便已亲力亲为地对这些为数不多的设伏点逐一进行了实地踏勘,并针对每一个点都精心制定出了详尽完备的作战计划。只是,当前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龙森——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手段。
要知道,即便是在相隔仅仅三百公里的两地之间传递消息,依靠骑马也至少需要耗费整整两天的时间。至于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实则不过是个荒诞不经的笑谈罢了。原因无他,一来马匹难以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急速奔跑,二来骑手本身也根本吃不消这般折腾。通常情况下,一匹战马在以极高速度连续狂奔十余公里之后,极有可能会因体力透支而颓然倒地。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只能选择骑马缓缓前行,即便如此,其平均时速能够达到十公里左右便已然算是极限了。
在古代,常常会出现“八百里”这样的表述,但实际上它往往只是一种虚指罢了。就如同人们常说的“拥兵十万”、“百万雄师”等等,这些数字更多地是为了突显其规模之宏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而对于龙森来说,他根本无法准确预料到剿匪大军具体的出发时间。因此,他实在不敢等待化蝶将相关信息传送回来,因为那样一来至少会导致信息延迟两天之久。所以,龙森决定只要自己这边准备好了便立刻出发。然而,如果在他尚未完全准备妥当的时候,剿匪军就已经提前动身开拔了,那么龙森也别无选择,只能仓促上阵应敌。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数千人的大规模行军和仅仅几百人的小规模行军相比,其准备工作的难度可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