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卧底之爱:缅北的爱恨纠葛 > 第185章 合作突破难关

第185章 合作突破难关(2 / 2)

而在北京的数据组,二十台服务器同时运转,硬盘读写声如同密集的鼓点,震得人耳膜发疼。苏瑶带领团队分析了超过1pb的流量数据,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早已酸涩不堪。她的眼药水不离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滴上几滴缓解疲劳。终于,她发现犯罪组织每次攻击前,都会在暗网上发布特定加密信息。她调用人工智能进行语义分析,当AI识别出\"月光下的莱茵河\"竟是攻击指令时,整个监控屏突然闪烁起刺目的红光——模拟系统检测到实时攻击。那一刻,数据组的成员们都紧张起来,苏瑶冷静地指挥着大家进行数据追踪和分析,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滑落。她一边用对讲机协调各小组,一边快速敲击键盘调取更多数据,指甲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声响。

这次意外的实战演练暴露出算法的致命缺陷。当犯罪组织发动多维度的量子态叠加攻击时,新算法的响应速度比理论值慢了0.7纳秒,这足以让关键信息被截获。陆琛盯着示波器上扭曲的波形,突然想起在剑桥求学时导师的教诲:\"量子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唯有与不确定性共舞。\"他连夜召集双方团队,提出将混沌理论引入算法的大胆设想。会议持续到凌晨,视频那头的苏黎世团队成员们也都强打着精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火花四溅。苏黎世团队的一位数学家甚至当场在白板上进行公式推导,试图证明混沌理论可能带来的风险,而陆琛则用实际案例数据进行反驳,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汉斯起初对此持怀疑态度:\"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让加密密钥变成失控的野兽。\"但当苏瑶展示出犯罪组织攻击频率与大气湍流的相似性数据时,这位严谨的科学家沉默了。两个团队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协作,苏黎世的实验室调整超导设备参数,每一次调整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一个失误就前功尽弃。实验室里,艾琳和她的团队成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极低的温度下进行操作,双手被冻得通红。他们甚至在设备旁放置了加热手套,但每次操作时仍需要取下,刺骨的寒冷常常让他们的手指失去知觉。北京的服务器群进行百万次的模拟推演,机房里的温度因为高强度的运算不断升高,空调全力运转却依然难以完全降温。技术人员们随时待命,监控着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有一次服务器突然宕机,整个机房陷入黑暗,技术人员们在应急灯的照明下,争分夺秒地排查故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工作服。

决战时刻发生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深夜。闪电划破漆黑的天空,雷声轰鸣,仿佛在为这场科研之战助威。当最后一行代码部署完毕,两个实验室同时启动终极测试。苏瑶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剧烈的心跳,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滑落,滴在操作台上。随着倒计时归零,模拟攻击如潮水般涌来:单光子窃听、量子态克隆、退相干干扰......新算法如同苏醒的巨鲸,在数据海洋中灵活摆动,每次密钥重组都精准避开攻击锋芒。实验室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陆琛的手指紧紧攥着椅子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苏瑶的嘴唇微微颤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视频那头的苏黎世团队成员们也都围在仪器前,神情专注而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系统显示\"防御成功率100%\"时,苏黎世实验室传来香槟瓶塞爆开的脆响,欢呼声通过视频会议传来。陆琛摘下布满雾气的眼镜,这才发现苏瑶早已泪流满面。她的泪水里,有喜悦,有感动,更有对这段艰难时光的感慨。视频画面里,汉斯举起写满公式的白板,用生硬的中文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窗外,破晓的曙光穿透云层,照在那些被揉皱又展开的草稿纸上,仿佛为这场跨越万里的科研征程镀上一层金色的勋章。而在这光芒之下,两个团队的成员们,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却都露出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段共同奋斗的时光,将永远铭刻在量子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续,他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算法,为量子通信安全筑起更坚固的防线。在庆功视频会议上,双方团队成员分享着这段时间的趣事和感动,艾琳展示了她被冻得红肿的双手,苏瑶则笑着说起数据组集体叫外卖导致外卖小哥在实验室门口迷路的故事。这段因合作而产生的情谊,也将成为他们科研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继续携手前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