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斗殴(2 / 2)

杨植接过来端详,却原来是挂着都御史衔的大同巡抚张文锦发给朝廷的。

自己当年出江西时,替王阳明做信使去求见过时任安庆知府的张文锦。只是张文锦为人傲慢,看过王阳明的信后没有什么表示,可能张文锦早把自己忘记了。

张文锦坚守安庆府立下大功,又与王阳明没交情,因军功升为大同巡抚时,擒获朱宸濠的前吉安知府伍文定还在监狱里被锦衣卫审查呢!

张文锦在大同奏报两件事:一是大同城外一百二十里有两座城堡,自己计划各派五百军兵前去驻扎,让这些军兵就地开荒耕种,三年后生地成为熟地,不但驻堡军兵可以自给,还能向他们征粮;另外为了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守护,还需要另外设三个城堡,每堡也是各派五百军兵驻守。

为此需要设一名把总督理五堡耕战,并五名守备及千户百户若干。所以请求兵部给军官编制,户部除了年例,再发银十万两或给江淮盐引五十万。

就是这么个事,内阁批复是让兵部户部合议。

“现在户部没有银子,今年春天淮扬又发了大水!大司徒说你点子多,你看看怎么办?”

杨植凝神回想一下,问道:“大司马,兵部户部联合办公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乔石没好气说道:“新设一个机构不是那么容易的!牵涉到都察院兵部户部三个部门,官员什么级别,由谁牵头,机构是临时的还是常设的,都需要各部门议决后再报内阁!你一个官场新人,清贵华选的翰林,高高在上,哪里知道具体办事的难处!”

杨植为难地说:“既然这样,我只好立一个大功了!”

乔石莫名其妙:你一个新人翰林,哪来的功劳?给皇帝递书都轮不到你!

仲夏的北京开始热起来。在假日里,北京的官员一般出西直门去海甸游玩。

翰林院的文士自然不会放假了还呆在宿舍看书,呼朋引伴向西直门而去。杨植见其他的翰林都走了,便叫上徐阶找到文徵明,问道:“又得浮生半日闲!怎么没有同侪约你出去?”

文徵明非常感激,苦笑道:“我一个待诏,他们怎么会唤我一起玩!”

杨植气愤不已,对徐阶说道:“文兄在南京常州苏松走到哪里都受人追捧,寻常一幅字画就是五十两银子起价,怎么到了北京竟然落地凤凰不如鸡!”

徐阶点头称是:“数年前我尚是童生秀才之时,文老先生来松江采风,我等寻常之人哪里近得身去,只能远远而望!北京人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杨植二话不说,拉着文徵明就往外走,喝道:“今日我定要为文兄打出名气!”

三人来到大街上雇了一辆马车出了西直门,向西而去。杨植一路上介绍沿途风景:“这里是高梁河,前宋太宗骑驴的地方!我们经过的地方叫白石桥……”

出了西直门向西走个两里地,即白石桥到万柳这一带,河流、湖泊、沼泽绵延,遍地柳树荷花,是北京市民游玩消夏之所。又逢休沐之日,不少京官带着酒食小吃,张起帷幕,席地娱乐。

杨植等人下了马车,文徵明抬眼四望,心情舒畅,开口赞道:“此地甚好,有类苏州!有朝一日可在此处建一集镇,取名苏州街。可惜北京不能种水稻,你看万柳这个地方,到处是泉眼,种出来的水稻肯定香甜。”

徐阶笑着说:“是美中不足,此时江南稻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

杨植手指一条小河说道:“待我发迹之日,定要把金水河、太液池、高梁河与此河打通,在河两边种上水稻。五月时邀皇上泛舟前来,欣赏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之美景!”

徐、文两人听杨植画饼也不揭破,三人哈哈大笑,信步漫游,吟诗作对,文徵明见美景不禁技痒,当即画了一幅池塘荷兰图。不觉时近正午,正看见杨慎、王相等十几名低段翰林在一柳树荫下围坐闲聊。

杨植眼睛转转,领着徐、文二人走过去道:“来来来,几位挤一挤,大家凑一凑,热闹热闹!”

翰林们不讲官职但讲辈份,杨植属于新人却没有尊重前辈的自觉,让人很是恼火。

杨植却不见外,挤出位置与徐阶文徵明坐下,问道:“诸位前辈今日出游,可有什么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大家都是士人,士人聚会必须要吟诗诵歌助兴,于是有诗才的开始即兴口占,一时气氛活跃起来。

不过大明的诗词水平也就那样,在座无一不是行家,知道不过是自娱自乐,敝帚自珍而已。

一轮诗词吟罢,在座的互相吹捧一番,又有人问道:“树人兄,听闻你在苏州、南京偶有佳作广为传诵,今日为何不露一手?”

只听杨植回道:“眼前有景道不得,衡山有画在前头!我看诸位之诗不及衡山之画之万一!”说着便把文徵明的画作拿出来与众人欣赏:“语言是贫乏的!诸君诗才平平,我看只有衡山的画作技压群芳!”

文徵明没想到杨植帮自己打出名气的方式居然是拉抬自己贬低他人,此乃文人之大忌也,正要谦虚几句,却听得杨慎冷哼道:“琴棋书画雕虫小技,怎敢与科举正途相比!听说树人兄原籍赣南,是做什么的呀?”

杨植昂首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在赣南做山民的时候……”

“做贼就做贼嘛,做什么山民!做过山贼的人,本来是不能考科举的!”

杨植怒从心头起,喝道:“你那个状元怎么来的心中无数么?还不是靠你老爸运作出来的!”

众人不禁愕然,士大夫圈子里只有花花轿子人抬人,互相吹捧造势,从来没有点破关节的。维护其他士人的脸面是一名士子的应尽义务!

此人先在赣南,又去凤阳,都不是什么文质彬彬的地方,一身匪气!

杨慎从未被人当面揭破此事,怒吼一声:“好贼子!胆敢血口喷人,恶语中伤!”随手拿起茶盏丢了过去。

杨植闪身躲过,喝道:“是你先动的手!”便上前揪住杨慎说:“谁也不要拦我,谁拦我连他一起打!”

能考上翰林的都是正规官学出身,从童生起就每天举石锁练骑射,闻言哪里能忍,当即有人就去抱杨植,想把杨植拖离。

不料杨植肩膀一晃,把来人摔在中间的桌布上,酒菜淋了众人一身。

这下犯了众怒,先前几个看杨植不顺眼的翰林一起扑上去群殴杨植。

徐阶身矮体弱,吓得扶着文徵明接连往后退出圈子。不愿意参与斗殴的翰林也只能退后,口中不住规劝,那幅荷塘图亦被踩得破碎。

野游的其他官绅秉承华夏爱看热闹的天性,见有人打架,不禁精神振奋。

大明官老爷打架斗殴很常见,前大学士焦芳敢手拎棍棒堵门叫骂,前巡盐御史李梦阳敢当着弘治、张太后的面,夺过大汉将军的仪仗对张太后的弟弟拳打脚踢。但翰林内讧简直就是百年难遇,众位看热闹的官绅纷纷过来围观指点叫好。

既然今天是官绅野游日,少不得有顺天府宛平县海甸巡检司的巡检带着兵丁巡逻。他们闻讯快速赶来,见打架之人穿士子日常家居服,以为只是常见的秀才斗殴,便一拥而上拖开杨植等人,要带他们进北京城里的宛平县衙。

杨植甩开兵丁的双手,鼻孔朝天道:“我乃新科榜眼,翰林编修也!你们滚开,别惹我连你们一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