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员把信拿给孙武看,说道:“吴国凭借数万大军,长驱直入楚国,焚烧了他们的宗庙,捣毁了他们的社稷,鞭笞死者的尸体,占据生者的房屋,自古以来,臣子报仇,从未有如此畅快淋漓的。况且秦军虽然打败了我们的部分军队,但对我们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兵法》有云:‘见可而进,知难则退。’所幸楚国还不知道我们此刻急于退兵,我们可以撤兵了。” 孙武说:“就这样空手退兵,会被楚国耻笑,你为何不提出让楚国迎回芈胜的请求呢?” 伍员说:“好主意。” 于是,伍员写了一封回信:“楚平王驱逐无罪的太子,杀害无罪的臣子,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昔日齐桓公帮助邢国和卫国复国,秦穆公三次拥立晋国国君,他们都不贪图别国土地,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我虽然没有他们那样的贤能,但也听闻过这种道义。如今太子建的儿子胜,在吴国勉强维持生计,没有一寸土地。楚国如果能迎回胜,让他继承故太子的祭祀,我怎敢不撤退,以成全你的志向。”
申包胥收到回信后,将此事告知子西。子西说:“封立故太子的后代,正合我意。” 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吴国迎接芈胜。沈诸梁进谏说:“太子已被废黜,胜是我们的仇人,怎么能豢养仇人来危害国家呢?” 子西说:“胜不过是个普通人,能有什么危害?” 最终,子西以楚王的名义召来芈胜,承诺封给他大片城邑。楚国使者出发后,孙武与伍员便率领吴军班师回朝。他们把楚国府库中的宝玉全部装载上车,一并带回吴国,还迁移了楚国境内一万户百姓,用以充实吴国人口稀少的地方。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行,自己则从陆路经过历阳山,想要寻找东皋公报恩,然而东皋公的房屋早已不复存在。伍员又派人到龙洞山打听皇甫讷的消息,同样毫无踪迹。伍员感叹道:“真是高尚的隐士啊!” 他在原地拜了又拜,然后离去。到达昭关时,已经没有楚国士兵把守,伍员便下令毁掉昭关。又经过溧阳濑水时,伍员感慨道:“我曾经在这里饥寒交迫,向一位女子讨饭,女子用瓦盆盛着粥和饭给我吃,随后便投水自尽了。我曾在石头上题字,不知道还在不在?” 他让随从挖掘泥土,发现石头上的字依然清晰可辨。伍员想要用千金报答那位女子,却不知道她的家人在哪里,于是下令将千金投入濑水中,说道:“女子如果泉下有知,应该明白我没有辜负她的恩情!” 走了不到一里路,路旁一位老妇人看到军队经过,伤心地哭泣。军士想要抓住她,问道:“老妇人,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 老妇人说:“我女儿守身三十年未曾嫁人,往年在濑水浣纱时,遇到一位穷困潦倒的君子,便给他饭吃。她担心事情泄露,就投水自尽了。听说她救济的人,是楚国的逃亡臣子伍君。如今伍君打了胜仗归来,却没能得到报答,我为女儿白白死去而伤心,所以才哭泣。” 军士对老妇人说:“我们的主将正是伍君。他想报答你女儿千金,却不知道她的家在哪里,已经把金子投入水中,你为什么不去取呢?” 老妇人于是取走了金子回家。直到现在,这条河还被称为投金濑。髯仙写诗赞叹道:“投金濑下水澌澌,犹忆亡臣报德时;三十年来无匹偶,芳名已共子胥垂。”
越子允常听说孙武等人率领吴军返回吴国,深知孙武善于用兵,料想难以取胜,也班师回朝,并说:“越国与吴国是敌对国家。” 于是,他自称为越王。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阖闾评定攻破楚国的功劳,认为孙武功劳最大。孙武却不愿做官,坚决请求归隐山林。吴王让伍员去挽留他。孙武私下对伍员说:“你知道天道吗?暑往寒来,春去秋至,自然规律循环往复。吴王依仗国家强盛,觉得四境无忧,必然会滋生骄奢享乐之心。功成名就却不懂得急流勇退,必将后患无穷。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也是想保全你。” 伍员却不以为然。孙武于是飘然而去。吴王赠送给他几车金帛,孙武在沿途将这些财物都分发给了贫苦的百姓。后来,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史臣称赞道:“孙子之才,彰于伍员;法行二嫔,威振三军。御众如一,料敌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智非偏拙,谋不尽行;不受爵禄,知亡知存。身出道显,身去名成;书十三篇,兵家所尊。”
阖闾于是任命伍员为相国,效仿齐国尊管仲为仲父、楚国称子文的做法,称呼伍员为子胥,而不直呼其名。任命伯嚭为太宰,一同参与国家政事。将阊门改名为破楚门。又在南部边境垒起石头,设置关卡,派兵把守,用来抵御越国人,这个关卡被称为石门关。越国大夫范蠡也在浙江之口筑城,用以抵御吴国,这座城被称为固陵,意思是可以牢固防守。(这是周敬王十五年发生的事情。)
话分两头。再说子西与子期重新进入郢城,一方面收殓安葬楚平王的骸骨,重新修建宗庙社稷;另一方面派遣申包胥率领水军到随国迎接楚昭王。楚昭王于是与随君订立盟约,发誓永不相互侵犯。随君亲自送楚昭王登上船只,才转身回去。楚昭王乘船行至大江之中,凭栏四处眺望,想起往日的苦难,如今再次渡过这条江,在江中心自由自在,心中十分欢喜。忽然,他看见水面上有一个东西,像斗一样大,颜色通红,便让水手打捞上来。昭王遍问群臣,却没有人认识。于是,他拔出佩刀将其砍开,里面的瓤像瓜一样,试着尝了尝,味道异常甘甜鲜美。昭王便将其遍赐给左右侍从,说道:“这是无名之果,大家要记住,等遇到博学多识的人,再请教这是什么。” 没过几天,船行至云梦泽,楚昭王感叹道:“这里是我遭遇盗贼的地方,不能不记住。” 于是,他下令停泊在江岸,让斗辛监督民夫在云梦泽之间修筑一座小城,以便过往行人投宿。如今云梦县有个地方叫楚王城,就是当时的旧址。子西、子期等人在离郢都五十里的地方,迎接楚昭王。君臣相互慰问。到达郢城后,只见城外白骨堆积如山,城中的宫殿楼阁,大半已经残破毁坏,众人不觉凄然落泪。楚昭王于是入宫拜见母亲伯嬴,母子相对而泣。楚昭王说:“国家不幸,遭遇如此大变故,致使宗庙社稷衰败,陵墓受到侮辱,此恨何时才能雪洗?” 伯嬴说:“如今你复位了,应当先明确赏罚,然后抚恤百姓,慢慢等待国力恢复,再图谋复兴国家。” 楚昭王再次拜谢,接受教诲。当天,他不敢在寝宫居住,而是住在斋宫。第二天,楚昭王祭告宗庙社稷,巡视祖先坟墓,然后登上大殿,百官前来祝贺。楚昭王说:“我任用奸佞之人,几乎导致亡国,若不是你们,我怎能重见天日。失去国家,是我的罪过;恢复国家,是你们的功劳。” 众大夫都叩头辞谢,不敢居功。
楚昭王先设宴犒劳秦国将领,重重犒赏秦国军队,然后送他们回国。接着,开始论功行赏,任命子西为令尹,子期为左尹。因为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功劳巨大,楚昭王想任命他为右尹。申包胥说:“我向秦国求救,是为了国君,不是为了自己。国君已经回国,我的心愿已经达成,怎么敢借此谋利呢?” 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楚昭王强行任命,申包胥便带着妻子儿女逃走了。申包胥的妻子说:“你不辞辛劳,向秦国求救,从而安定了楚国,接受赏赐是你应得的。为什么还要逃走呢?” 申包胥说:“我当初为了朋友情义,没有泄露子胥的计谋,才让子胥攻破楚国,这是我的罪过。因罪过而冒领功劳,我实在感到羞耻!” 于是,他逃入深山,终身没有再出山。楚昭王派人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于是在他的乡里立起旌表,写上 “忠臣之门”。任命王孙繇于为右尹,说道:“在云梦泽中,他为我挡住兵器,我不敢忘记。” 其他如沈诸梁、钟建、宋木、斗辛、斗巢、薳延等人,都晋升爵位,增加封邑。楚昭王也召来斗怀,想要赏赐他。子西说:“斗怀想要弑君叛逆,理应治罪,怎么能赏赐呢?” 楚昭王说:“他是想为父亲报仇,是个孝子。能成为孝子,又何愁不能成为忠臣呢?” 也任命斗怀为大夫。蓝尹亹求见楚昭王,楚昭王想起在成臼时,蓝尹亹不肯载自己的怨恨,想要抓住他杀掉,派人对他说:“你在途中抛弃我,如今还敢再来,是何道理?” 蓝尹亹回答说:“囊瓦正是因为抛弃德行,结下怨恨,才在柏举战败。大王为何要效仿他呢?成臼的船只,怎能与郢都的宫殿相比安稳?我在成臼抛弃大王,是为了警醒大王!今日我来,是想看看大王是否悔悟。大王不反省失去国家的过错,却只记着我不载你的罪过,我死不足惜,可惜的是楚国的宗庙社稷啊。” 子西上奏说:“蓝尹亹的话很直率,大王应该赦免他,以铭记之前的失败。” 楚昭王于是允许蓝尹亹入宫拜见,让他依旧担任大夫。群臣见楚昭王度量宽宏,无不十分高兴。楚昭王的夫人因为自己曾被阖闾侮辱,羞于见丈夫,上吊自杀了。当时,越国正与吴国交战,听说楚王复国,便派使者前来祝贺,并将越国宗室女子进献给楚王,楚王立她为继室。越姬非常贤德,深受楚王敬重。楚王念及季芈与自己共患难,想要为她挑选一位好夫婿。季芈说:“女子的道义,是不亲近其他男人。钟建曾经背过我,他就是我的丈夫。我怎敢另嫁他人呢?” 楚昭王于是将季芈嫁给钟建,任命钟建为司乐大夫。楚昭王又怀念故相孙叔敖的英灵,派人在云梦泽立祠祭祀他。
子西认为郢都已经残破不堪,而且吴国人在这里居住了很久,熟悉这里的路径,于是又选择鄀地修筑城墙,建造宫殿,设立宗庙社稷,迁都到那里,称为新郢。楚昭王在新宫设宴,与群臣举行盛大宴会。酒喝到畅快时,乐师扈子担心楚昭王沉溺于当下的欢乐,忘记过去的苦难,重蹈楚平王的覆辙,于是抱着琴来到楚王面前,奏道:“我有一首《穷衄》之曲,愿意为大王弹奏。” 楚昭王说:“我愿意听听。” 扈子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琴声十分凄凉哀怨。歌词是这样的:“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忠孝大纲绝。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子胥、伯嚭、孙武决。五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先王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君王逃死多跋涉;卿士凄怆民泣血,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事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楚昭王深知这首琴曲的深意,不禁流下眼泪。扈子收起琴走下台阶,楚昭王于是停止宴会。
从此以后,楚昭王每天早早上朝,很晚才退朝,勤勉处理国家政事,减轻刑罚,减少赋税,培养贤士,训练军队,修复关隘,加强防守。芈胜回国后,楚昭王封他为白公胜,修筑一座城,命名为白公城,于是芈胜以白为姓氏,聚集本族之人居住在这里。夫概听说楚王不记旧仇,便从宋国前来投奔。楚王知道他勇猛,封他为堂溪,号称堂溪氏。子西认为楚国的灾祸起源于唐国和蔡国,唐国已经灭亡,而蔡国还存在,于是请求攻打蔡国报仇。楚昭王说:“国家事务刚刚安定下来,我还不敢劳烦百姓。” 按照《春秋传》记载,楚昭王十年出逃,十一年回国,直到二十年,才出兵灭掉顿国,俘虏顿国国君牂;二十一年灭掉胡国,俘虏胡子豹,报了他们跟随晋国侵犯楚国的仇;二十二年围攻蔡国,质问他们跟随吴国攻入郢都的罪行,蔡昭侯请求投降,楚国将蔡国迁移到江汝之间。在这期间,楚国休养生息将近十年,所以每次出兵都能取胜,楚国得以复兴,最终应验了 “湛卢” 宝剑的祥瑞预言和 “萍实” 的吉兆。想要知道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