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

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2 / 2)

邓、芮二位诸侯在马上高声呼喊:“来的可是武王和姜子牙?” 姜子牙回答:“正是。二位是何人?” 邓昆说道:“我乃邓昆、芮吉。姜子牙!你们西周不知仁义礼智为何物,竟然擅自称王,收留叛逆逃亡之人,抗拒天兵,杀害将士,这些罪行已经不可饶恕。如今还变本加厉,嚣张跋扈,欺君罔上,忤逆不道,侵占天王的疆土,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不明白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的道理吗?为何如此肆无忌惮,竟到了这般地步!” 芮吉又指着武王说:“你先王一向以德行着称,即便被囚禁在羑里七年,也没有一句怨言,恪守臣子的本分。承蒙纣王怜悯赦免,放他归国,还赐予黄钺白旄,赋予他专征之权,纣王的洪恩可谓深厚。你们本应世世代代报答,然而至今尚未尽到一丝一毫。如今你父去世不久,就听信姜尚的胡言乱语,挑起战事,兴无名之师,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这是自取灭族的灾祸,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听我的,赶紧退兵,归还关隘,擒获并献上逃亡之人,然后自行归降待罪,这样或许还能饶你们不死。不然,恐怕天子会大发雷霆,亲自率领六军,大张旗鼓地进行讨伐,到那时,你们恐怕一个都活不了。”

姜子牙笑着说:“二位贤侯,你们只知道守着那些老套的说法,却不明白时务。古话说:‘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如今纣王残暴无道,沉迷酒色,肆意杀戮大臣,诛杀妻子,抛弃子女,不祭祀天地,不供奉宗庙。臣子们受其影响,结党营私,相互为仇,残害百姓,无辜之人惨遭杀害,他的恶行昭然若揭,罪恶已经满盈。皇天因此震怒,特意命令我周朝,奉行上天的旨意进行讨伐。所以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周朝,在孟津会师,前往商郊观察时政。二位侯主还执迷不悟,还想用言语来争辩吗?依我看,二位侯主就像寄人篱下的过客,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你们应该尽快倒戈,暗中投奔明主,这样也不失封侯之位。请二位仔细考虑!”

邓昆大怒,立刻命令卞吉:“把这个乡野老头抓起来。” 卞吉纵马挥舞画戟,冲杀过来。旁边赵升手持双刀,上前抵挡。二人刚交战,芮吉也持刀冲了过来,这边孙焰红举起斧头迎了上去。只见武吉催马冲来助战,旁边哪吒见状,蹬开风火轮,现出三头八臂的法身,冲杀过去,势不可当。邓昆见哪吒这般奇异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急忙传令鸣金收兵,众将各自撤回兵器。正是:人言姬发过尧舜,云集群雄佐圣君。

话说邓昆收兵回关,来到殿前坐下。欧阳淳、卞吉都表示,姜子牙用兵有方,手下将士勇猛,而且门下还有许多来自三山五岳的道术之士,实在难以取胜,众人都唉声叹气。欧阳淳设酒款待,一直饮到半夜,各自回房休息。

且说邓昆到了深夜,独自思考:“如今大势已倾向周主,纣王昏庸无道,想必也撑不了多久。况且黄飞虎还是我的两姨丈,如今被囚禁在这里,让我难以施展手脚,这可如何是好?再说武王功德日益兴盛,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确实是顺应天命的君主。姜子牙又善于用兵,门下都是些有道术的异人,这关怎么可能为纣王长久坚守呢?我不如归顺周朝,顺应天时。只是担心芮吉不同意,这可怎么办?且等明天用言语试探他一下,看看他的想法,再做打算。” 就这样,邓昆思索了半夜。暂且不说邓昆已有归周之意。

且说芮吉自从与武王对阵,回到关内,虽然在饮酒,但心中暗自思量:“人们都说武王有德,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姜子牙善于用兵,他的门下也都是些异人。如今三分天下,周朝已占其二,看来这关是守不住了。我不如献关归降,以免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只是不知道邓昆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且慢慢用言语试探他,就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 两人都有意归周,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二位诸侯升殿坐下,众将官参拜完毕。邓昆说:“关中兵少将寡,昨天临阵交锋,姜子牙果然用兵如神,相助他的大多是些有道术的人,国事如此艰难,这可如何是好?” 卞吉说:“国家兴隆,自然会有豪杰相助,又岂能只看人数多少呢?” 邓昆说:“卞将军说得虽有道理,但眼下局势难以支撑,这可怎么办?” 卞吉说:“如今关外还有那幽魂白骨幡,阻挡着周兵,料想姜子牙也无法通过。” 芮吉听了他们二人的对话,心中暗自思忖:“邓昆已经有意归周了。”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众人饮了几杯酒,各自散去。

邓昆让心腹之人秘密邀请芮侯来饮酒,芮吉接到邀请,欣然前往。二位诸侯携手来到密室,左右点起蜡烛,二人面对面举杯畅饮。正是:二位有意归真主,自有高人送信来。

暂且不说二位诸侯正在密室中饮酒,想要说出心事,却又不好贸然开口。只说姜子牙在军营中谋划着夺取关隘,只因那幽魂白骨幡挡在路上,想另寻路径,又不清楚关中的虚实,也不知道黄飞虎等人的下落,正无计可施。忽然,他想起了土行孙,于是召唤道:“土行孙!我吩咐你今晚进关,如此这般探听消息,千万不可有误。” 土行孙领命,抖擞精神,到了一更时分,径直进关。他先前往狱中探望南宫适等三人,看到看守的人还没入睡,不敢轻举妄动,便到别处去查看。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听到邓、芮二位诸侯正在那里饮酒。土行孙便躲在地下,偷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只见邓昆屏退左右,笑着对芮吉说:“贤弟!我们说句玩笑话,你觉得将来是周朝兴盛,还是商朝兴盛?你我私下议论,各抒己见,不要隐瞒,反正也没有外人知道。” 芮侯也笑着说:“兄长这么问,让小弟如何敢畅所欲言?要说我的见识,又有些不敢说;要是含糊应答,兄长又会笑话小弟是无用之人,这不是为难小弟吗?” 邓昆笑着说:“我与你虽然姓氏不同,但情同骨肉。此时你说的话,只有我听到,有什么心里话不能说呢?贤弟不要有顾虑。” 芮吉说:“大丈夫与知心朋友谈论天下政事,如果不坦诚相见,倾吐一番,又怎么能担当起天下事,成为识时务的俊杰呢?依小弟愚见,你我如今虽然奉旨协同守关,但这不过是逆天而行罢了,这哪里是百姓所希望的呢?如今主上失德,四海分崩,诸侯叛乱,都渴望有一位明主出现,天下局势如何,不问可知。况且周武的仁德遍布四海,姜尚贤能,辅佐国务,又有三山五岳的道术之士相助,周朝日益强盛,商朝日渐衰弱,将来继承商朝天下的,不是周武还能是谁?前日会战,我看武王的气度,已经与众不同。只是我们受国家厚恩,只能以死相报,尽自己的职责罢了。承蒙兄长垂问,所以我才敢如实相告,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邓昆笑着说:“贤弟这一番议论,足见你的深谋远虑,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只可惜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明主。将来纣王被周朝俘虏,我与贤弟也不过白白送命而已。愚兄我与草木同朽也就罢了,只是可惜贤弟不能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以施展贤弟的才华。” 说罢,连连叹息。芮吉笑着说:“据小弟观察兄长的意思,兄长已经有意归周,小弟愿意追随兄长。” 邓昆急忙起身,安慰他说:“不是我敢有不忠之心,只是从天命和人心来推断,商朝终究不是好的归宿,白白送死也没有意义。既然贤弟也有此心,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是我们没有门路归降,这可怎么办?” 芮吉说:“我们慢慢想办法,再等待机会。”

二人正在商议,土行孙在地下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欢喜。他心想:“我何不在此时与他们见上一面,又有何妨?也算是我进关这一趟,能引进二位诸侯归周,也算是一份功劳。” 正是:世间万事由天数,引得贤侯归武王。

话说土行孙从黑影中钻了出来,现出身子,走上前说道:“二位贤侯请了!如果你们想归降武王,我可以为二位做个引荐。” 这话一出口,把邓、芮二位诸侯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土行孙接着说:“二位侯主不要惊慌,我是姜元帅麾下的二运督粮军官土行孙。” 邓、芮二位诸侯听了,这才定下神来,问道:“将军为何深夜到此?” 土行孙说:“不瞒二位侯主,我奉姜元帅之命,特意进关探听虚实。刚才在地下,听到二位侯主有意归周,只是苦于没有引荐之人,所以我才冒昧现身,惊扰了二位,还望不要怪罪。如果二位真的有意归周,我可以提前向元帅通报。我家元帅谦恭下士,绝对不会辜负二位侯主的美意。”

邓、芮二位诸侯听了,非常高兴,连忙上前行礼说:“不知将军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邓昆又拉着土行孙的手,感叹道:“武王大概真是仁圣之主,所以才有你们这些高明之士辅佐。我二人昨日在阵上,见武王与姜元帅都是德行高尚之人,天下不久将归周。今日回关,与芮弟商议,没想到将军知晓了此事,真是我二人的幸运。” 土行孙说:“事不宜迟,二位侯主可以写一封书信,我先回去报告给姜元帅,二位侯主再找机会献关,以便我们接应。” 邓昆急忙在灯下写了一封书信,递给土行孙说:“麻烦将军报告给姜元帅,让他设法取关。将军日后还请进关来,我们再商议具体事宜。” 土行孙领命,身子一扭,便无形无影地离开了。二位侯主见状,目瞪口呆,惊叹不已。有诗赞曰:“暗进临潼察事奇,二侯共议正逢时;行孙引进归明主,不负元戎托所知。”

话说土行孙来到中军大帐时,正值五鼓时分。姜子牙还端坐在帐中,焦急地等待着土行孙带回的消息。忽然,土行孙出现在姜子牙面前,姜子牙赶忙问道:“你进关之后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土行孙回答说:“弟子奉命进关,南宫适、黄飞虎和黄明三位将军还被关在狱中。因为看守的人还没睡觉,弟子不敢贸然行动。之后弟子又来到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的密室,听到他们正商议着归降周朝,只是苦于没有引荐之人。弟子便现身与他们相见,二位侯主十分高兴,还写了这封信让我呈给元帅。” 说着,土行孙把书信递了过去。姜子牙接过信,在灯下仔细阅读,脸上渐渐露出了欣喜之色,说道:“这真是天子之福啊!我们还得再想办法,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随后,姜子牙让土行孙回帐休息,暂且不表。

且说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第二天升殿坐下,众将前来参拜。邓昆说道:“我们二人奉旨协助守卫此关,击退周兵。昨天交战未分胜负,这可不是大将该有的作为。明天我们要整顿兵马,务必在一战中击退周兵,然后早早班师回朝,回复王命,这才是我们的心愿。” 欧阳淳回应道:“贤侯所言极是。” 于是,当天众人便开始整顿兵马,一夜无话。

第二天,邓昆清点士卒,炮声响起,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关,来到周营前挑战。邓昆看到幽魂白骨幡竖立在道路中央,计上心来,赶忙命令卞吉把这幡撤掉。卞吉听后大惊失色,说道:“贤侯在上,这可是无价之宝啊!阻挡周兵全靠它了。要是撤掉这幡,临潼关可就危险了!” 芮吉则说:“我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官,反而要走小路;你作为偏将,却走正道,让士兵们看到,实在是不成体统。就算打了胜仗,也不算光彩,理应撤掉这幡。” 卞吉心里暗自盘算:要是撤掉这幡,恐怕难以战胜敌人;可要是不撤,他们是主将,我又怎能违抗他们的命令呢?如今我是为父亲报仇,又何必在乎这一道符呢?想到这儿,卞吉在马上欠身说道:“二位贤侯,不必撤幡。请先回关中商议一下,保证我们往返都不会有问题。” 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听后,便一起回到关内。卞吉赶忙画了三道灵符,给邓昆、芮吉二位侯主每人一道,让他们放在头巾里,又给欧阳淳一道,让他放在头盔里。之后,他们再次出关,几个人骑马从幽魂白骨幡下经过,就如同平常走路一样,毫无异样,二位侯主见状十分高兴。

一行人来到周营,对军政官说道:“快去通报你们主将,出来答话!” 探马赶忙跑到中军帐报告,姜子牙急忙率领众将出营。邓昆和芮吉大声喊道:“姜子牙!今日就与你一决雌雄!” 说罢,拍马杀入阵中。姜子牙身后,黄飞彪、黄飞豹两匹马冲了出去,迎战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四匹马交错,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这时,卞吉在一旁看着,觉得局势不妙,大喊道:“我来助战!二位侯主别怕!” 武吉见状,立刻出马迎战卞吉。只见卞吉拨转马头,朝着幽魂白骨幡的方向跑去,武吉并没有追赶。姜子牙看到阵中只有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在厮杀,便急忙下令鸣金收兵,双方各自退回本阵。姜子牙看到邓昆等四人径直从幽魂白骨幡下走了过去,心中十分疑惑,回到营中坐下,暗自沉吟:“前几天只有卞吉一个人能从那幡下走过,其他人都会昏迷,今天怎么他们四个人都能走过去呢?” 土行孙见状,问道:“元帅在犹豫,是不是因为那幡下他们四个人都能走过去这件事?” 姜子牙回答说:“正是为此事。” 土行孙说:“这有什么难的,等弟子今晚再进关一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说道:“此事要尽快去办。”

当晚初更时分,土行孙再次进关,来到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的密室。二位侯主见土行孙到来,十分高兴,说道:“正盼着您来呢。那东西名叫幽魂白骨幡,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破解。今天我们故意刁难卞吉,他给了我们一道符,让我们顶在头上,从幡下走过,就像平常一样,安然无恙。您可以把这符拿给姜元帅,让他速速进兵,我们自有献关的计策。” 土行孙接过符,辞别二位侯主,回到大营去见姜子牙,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接过符一看,他识得符中的奇妙诀窍,于是取出朱砂,依照此符书写,同时吩咐众将做好准备。至于这之后是吉是凶,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