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一○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2 / 2)

且说贾母眼见祖宗传下来的世袭官职被革去,如今子孙们又在监牢里受审,邢夫人、尤氏等人整日以泪洗面,凤姐病入膏肓,虽说有宝玉和宝钗在身边,却只能劝解,无法真正为她分忧,因此贾母日夜不得安宁,思前想后,泪水总是止不住。一天傍晚,贾母让宝玉回去,自己挣扎着坐起身来,吩咐鸳鸯等人到各处佛堂上香,又让在自己院子里燃起斗香,然后拄着拐杖走到院子中。琥珀知道老太太要拜佛,连忙铺上大红的短毡拜垫。贾母上了香,跪下来磕了许多头,念了一会儿佛,然后含着眼泪向天地祝告道:“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的史氏,诚心诚意地祷告,求菩萨大发慈悲。我贾门几代以来,从不敢行凶作恶、横行霸道。我辅助丈夫、教导儿子,虽说没能广行善事,可也没做过坏事。想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逸,挥霍浪费,才导致整个贾府被抄检。如今儿孙们被监禁,自然是凶多吉少,这都是我一个人的罪孽,没能好好教导儿孙,才落到这般田地。我现在只求皇天保佑,让在监牢里的儿孙能够逢凶化吉,生病的人能早日康复。就算整个家族有罪孽,我也情愿一人承担,只求饶恕儿孙们。要是皇天可怜我,念在我一片虔诚,就早早赐我一死,免去儿孙们的罪过。” 默默说到这里,贾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鸳鸯和珍珠一边劝解,一边搀扶着贾母回到房间。

这时,王夫人带着宝玉和宝钗过来向贾母请安,看到贾母如此悲伤,三个人也忍不住大哭起来。宝钗心中更是苦不堪言:想着哥哥也被关在外头的监牢里,将来还可能被处决,不知道能不能从轻发落;公公婆婆虽说暂时没事,但眼见着家业日渐萧条;宝玉还是疯疯傻傻的,一点志气都没有。想到自己今后的日子,宝钗比贾母和王夫人哭得更伤心。宝玉见宝钗如此悲痛,他自己也涌起一阵悲伤。他想到老太太年纪大了,却不得安宁,老爷和太太看到如今的情景,难免伤心,众姐妹也都风流云散,相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回想起以前在园子里吟诗结社,是何等的热闹,自从林妹妹去世后,自己一直郁闷至今,后来宝姐姐来了,又不方便时常悲切。见她为哥哥和母亲担忧,整日难得有笑容,如今看到她如此伤心欲绝,宝玉心里更加不忍,竟然放声大哭起来。鸳鸯、彩云、莺儿、袭人见他们这样,也各自有所感触,便也跟着呜咽起来。其余的丫头们看着难过,也陪着哭了起来,一时间竟没有人去劝解。满屋子的哭声惊天动地,把在外头值夜的婆子们吓坏了,急忙跑去告诉贾政。贾政正在书房里发愁,听到贾母那边有人来报,心中十分着急,赶忙飞奔进内宅。远远地就听到哭声一片,他以为老太太出了什么事,急得魂飞魄散,急忙跑进来,却见贾母只是坐着悲伤哭泣,这才放下心来。贾政说道:“老太太这么伤心,你们应该劝解,怎么大家反倒一起哭起来了。” 众人听到贾政的声音,急忙止住哭声,大家面面相觑,有些发愣。贾政上前安慰了老太太,又责备了众人几句。大家心里都在想:“我们本来是怕老太太伤心,所以来劝解,怎么一时忘情,大家都痛哭起来了。”

众人正感到不解,只见老婆子带着史侯家的两个女人进来。这两个女人先向贾母请安,又向众人请安完毕,便说道:“我们家老爷、太太和姑娘派我们来,说听说府上的事,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时受惊。怕老爷和太太烦恼,让我们过来告知一声,说这里的二老爷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们姑娘本想亲自来的,可因为再过几天就要出嫁,所以来不了了。” 贾母听了,一时不知该如何道谢,便说:“你回去替我问好。这是我们家的命运,本该如此。承蒙你家老爷和太太惦记,过些日子我再去道谢。你家姑娘出嫁,想来你们姑爷肯定不错。他们家的家境如何?” 两个女人回答道:“家境倒还不错,而且姑爷长得一表人才,为人也和气。我们见过好几次,看起来和这里的宝二爷差不多,还听说才情学问都很好。” 贾母听了,高兴地说:“咱们都是南方人,虽说在这里住了很久,但那些大规矩还是遵循南方的礼数,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我前些日子还想起我娘家的人,最疼爱的就是你们家姑娘,一年三百六十天,在我身边的日子倒有二百多天,如今都长这么大了。我原本想给她找个好女婿,又因为她叔叔不在家,我也不便作主。她既然有福气配了个好姑爷,我也就放心了。这个月出嫁,我原本想着去吃杯喜酒的,没想到我们家出了这样的事,我的心就像在热锅里煎熬一样,哪里还能去你们家。你回去说我问好,我们这里的人也都请安问好。你另外告诉你家姑娘,别把我放在心上。我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就算死了,也算是有福的了。只希望她嫁过去后,小两口和和美美,白头偕老,我也就安心了。” 说着,不觉流下泪来。那女人说:“老太太也不必伤心。姑娘嫁过去后,等回门的时候,少不了要和姑爷一起来给老太太请安,到时候老太太见了,肯定会高兴的。” 贾母点了点头。那女人便出去了。其他人都没太在意,只有宝玉听了,发了一会儿呆,心里想道:“如今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为什么人家养了女儿,长大了就一定要出嫁,一出嫁就变了样。史妹妹这么好的一个人,又被她叔叔强行许配给别人,她将来见了我,肯定又不理我了。我想一个人要是到了没人理睬的地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又是一阵伤心。见贾母这时才稍微安心些,宝玉又不敢哭出声来,只是闷闷不乐。

过了一会儿,贾政还是不放心,又进来看看老太太,见她情况好些了,便出去叫来赖大,让他把府里管事家人的花名册拿来,一起清点了一下。除去贾赦被官府收走的人,还有三十多家,男女总共二百一十二名。贾政把现在在府里当差的二十一名男人叫进来,询问历年家里的收支情况,收入有多少,支出又该有多少。管总的家人把近年来的支用簿子呈了上来。贾政一看,发现收入远远不够支出,再加上连年在宫里的花费,账上在外头借的钱也不少。再查看东省的地租,近年来上交的还不到祖上的一半,可如今的开销却比祖上多了十倍。贾政不看则已,一看急得直跺脚,说:“这可不得了!我还以为虽说琏儿在管事,家里总该有个把控,哪知道好几年前就已经寅吃卯粮了,还在这里装门面,竟然把世袭的俸禄不当回事,怎么能不败落呢!我如今就算想节俭,也已经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贾政背着手来回踱步,却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

众人知道贾政不懂得管理家事,他着急也是白搭,便说道:“老爷也不用太操心,家家都是这样的。要是统算起来,连王爷家都不够花。不过是撑着个门面,过一天算一天。如今老爷到底还是得了皇上的恩典,还剩下这点家产,要是全都被官府没收了,老爷难道就不过日子了吗。” 贾政生气地骂道:“胡说!你们这些奴才最没良心了,趁着主子得势的时候,任意挥霍,等到把家底都弄光了,就走的走,跑的跑,哪还管主子的死活!如今你们倒说没被查封是好事,却不知道外头的名声已经坏了。连根本都保不住了,还经得起你们在外面摆架子、说大话、骗人,等到闹出事来,就往主子身上一推,就完事了。如今大老爷和珍大爷的事,说是咱们家的鲍二在外面传出去的,我看这人口册上并没有鲍二,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回答道:“这鲍二原本不在我们府的册档上。他一开始在宁府的册上,因为二爷看他老实,把他们两口子叫到这边来了。后来他女人死了,他又回到宁府去了。后来老爷衙门有事,老太太、爷们去陵上的时候,珍大爷代管家事,又把他带过来了,之后他又走了。老爷好几年不管家事,哪里知道这些事。老爷以为册上没名字的就只有他一个人,却不知道一个人的手下还有亲戚,奴才之间也没办法把这些事都弄清楚,只好把众人喝退,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算先看看贾赦等人的案子审得怎么样,再做定夺。

一天,贾政正在书房里筹划,只见一个人飞奔进来,说:“请老爷赶紧进内廷问话。” 贾政听了,心里十分着急,只得赶忙进去。也不知道是凶是吉,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