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2 / 2)

这时,丫头们刚捧上茶来,琥珀走过来,在贾母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贾母便对凤姐说:“你赶紧去吧,去瞧瞧巧姐儿。” 凤姐听了,一头雾水,大家也都愣住了。琥珀接着过来对凤姐说:“刚才平儿派小丫头来告诉二奶奶,说巧姐儿身体不太舒服,请二奶奶赶紧过去呢。” 贾母说:“你快去吧,姨太太也不是外人。” 凤姐连忙答应,向薛姨妈告辞。又听王夫人说:“你先过去,我随后就到。小孩子家魂魄还不全,别让丫头们大惊小怪的。屋里的猫儿狗儿,也都让他们小心着点。虽说孩子金贵,可也别太小题大做了。” 凤姐答应后,带着小丫头回房去了。

这边薛姨妈又问起黛玉的病情。贾母说:“林丫头这孩子倒是不错,就是心思太重,所以身子不太硬朗。要说灵性,她和宝丫头不相上下;可要说宽厚待人,那可比不上宝丫头有容人之量,懂得谦让。” 薛姨妈又闲聊了几句,便说:“老太太您歇着吧。我也得回家看看,家里只剩下宝丫头和香菱了。顺便跟姨太太去看看巧姐儿。” 贾母说:“是啊。姨太太您上了年纪,去看看巧姐儿到底怎么不好,给她们出出主意。” 薛姨妈便告辞,和王夫人一起前往凤姐的院子。

再说贾政考了宝玉一番,心里挺满意,走到外面和那些门客闲聊。说起刚才的事儿,有个新来的、特别擅长下围棋的王尔调,名叫王梅,他说:“依我们看,宝二爷的学问可是大有进步啊。” 贾政说:“哪有什么进步,不过是稍微懂了点而已,离真正的‘学问’还差得远呢。” 詹光说:“这是老世翁您太谦虚了。不光王兄这么说,我们看宝二爷以后肯定能飞黄腾达。” 贾政笑着说:“这也是诸位抬爱了。” 王尔调又说:“晚生还有句话,冒昧跟老世翁商量一下。” 贾政问:“什么事?” 王尔调陪着笑说:“也是晚生的一个朋友,做过南韶道的张大老爷家,有一位小姐,据说德容功貌样样俱全,现在还没许配人家。他家没有儿子,家财万贯。但想找个富贵双全的人家,女婿还得出众,才肯结亲。晚生来了两个月,看宝二爷的人品和学业,以后必定有大成就。老世翁您这样的门第,还有什么可说的。要是晚生去说媒,保证一说就成。” 贾政说:“宝玉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老太太也常提起。只是对张大老爷家,我向来不太了解。” 詹光说:“王兄说的张家,晚生也知道。况且和大老爷那边还是老亲,老世翁您一问便知。” 贾政想了一会儿,说:“大老爷那边没听说过这门亲戚。” 詹光说:“老世翁您原来不知道,这张府上和邢舅太爷那边有亲戚关系。” 贾政听了,才知道是邢夫人的亲戚。坐了一会儿,贾政进去了,打算跟王夫人说这事,再去问邢夫人。可巧王夫人陪着薛姨妈去凤姐那儿看巧姐儿了。这时已经掌灯了,薛姨妈走后,王夫人才回来。贾政把王尔调和詹光的话告诉了她,又问巧姐儿怎么样了。王夫人说:“好像是惊风的症状。” 贾政问:“严重吗?” 王夫人说:“看着像是要抽搐的样子,不过还没抽起来。” 贾政听了,没再说话,各自回房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邢夫人到贾母这边请安,王夫人便提起张家的事儿,一边回禀贾母,一边问邢夫人。邢夫人说:“张家虽说和我们是老亲,但近些年一直没联系,也不知道他家姑娘怎么样。倒是前儿孙亲家太太派老婆子来请安,说起张家的事儿,说他家有个姑娘,托孙亲家那边有合适的就提一提。听说就这一个女孩儿,从小娇生惯养,也识得几个字,就是见不得大场面,平常都在屋里不出来。张大老爷还说,就这一个女儿,舍不得嫁出去,怕公婆严厉,姑娘受委屈,一定要女婿上门入赘,帮着料理家事。” 贾母听到这儿,没等邢夫人说完就说:“这可不行。我们宝玉让别人伺候还伺候不过来呢,哪能去给人家当家。” 邢夫人说:“老太太您说得对。” 贾母便对王夫人说:“你回去告诉你老爷,就说是我的意思,这张家的亲事不能答应。” 王夫人答应了。贾母又问:“你们昨天看巧姐儿怎么样?平儿之前来回我说她不太好,我也想去看看呢。”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老太太您虽然疼她,可她哪经得起您去折腾。” 贾母说:“也不只是为了她,我也想活动活动,舒展一下筋骨。” 说着,就吩咐:“你们去吃饭吧,吃完跟我一起过去。” 邢夫人和王夫人答应着出来,各自去了。

众人吃完饭,都陪着贾母前往凤姐的房间。凤姐赶忙出来迎接,将众人请了进去。贾母一进门就问巧姐儿到底怎么样了。凤姐说:“看起来像是要抽搐的症状。” 贾母着急地说:“都这样了还不赶紧请人来看!” 凤姐回答:“已经去请了。” 贾母便和邢夫人、王夫人走进房间查看,只见奶妈抱着巧姐儿,她身上裹着桃红色绫子的小棉被,脸色铁青,眉梢和鼻翅微微有些动静。贾母和邢、王二夫人看了看,便到外间坐下。正说着,一个小丫头过来向凤姐禀报:“老爷派人来问姐儿的情况。” 凤姐说:“你替我回老爷,就说已经请大夫去了。等会儿开了方子,我就过去回禀老爷。” 贾母突然想起张家的事,对王夫人说:“你应该马上就去告诉你老爷,省得人家去说了,咱们这边又驳回。” 接着又问邢夫人:“你们和张家现在为什么不走动了?” 邢夫人说:“要说那张家的行事作风,也很难和咱们家结亲,他们太吝啬了,可别辱没了宝玉。” 凤姐听了这话,心里已经明白了大概,便问道:“太太说的,是不是宝兄弟的亲事?” 邢夫人说:“可不是嘛。” 贾母便把刚才的话告诉了凤姐。凤姐笑着说:“不是我在老祖宗和太太们面前说大胆的话,现成有天造地设的姻缘,何必到别处去找呢。” 贾母笑着问:“在哪儿呢?” 凤姐说:“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 贾母笑了笑,说:“昨天你姑妈在这儿,你怎么没提?” 凤姐说:“老祖宗和太太们在前头,哪有我们小孩子家说话的份儿。况且姨妈是来看老祖宗的,怎么能提这些事儿呢,这也得太太们去求亲才行。” 贾母笑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也都笑了。贾母说:“哎呀,是我糊涂了。”

正说着,有人来报:“大夫来了。” 贾母便坐在外间,邢夫人和王夫人稍稍回避。大夫和贾琏进来,先给贾母请了安,才走进房间。看完病出来,大夫站在地上,恭敬地向贾母回禀:“妞儿的病,一半是内热,一半是惊风。得先用一剂发散风痰的药,还得用四神散才好,因为病情来得不轻。现在市面上的牛黄大多是假的,必须找到真牛黄才能用。” 贾母向大夫道了辛苦,大夫和贾琏出去开方子后就离开了。凤姐说:“人参家里经常有,可这牛黄恐怕未必有,到外面去买,也得是真的才行。” 王夫人说:“我派人到姨太太那边找找看。她家蟠儿常和那些西域的商人做买卖,说不定有真的牛黄。我叫人去问问。” 正说着,众姊妹都来看巧姐儿了,坐了一会儿,也都跟着贾母等人离开了。

这边煎好了药,给巧姐儿灌了下去,只听 “喀” 的一声,巧姐儿连药带痰都吐了出来,凤姐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这时,王夫人那边的小丫头拿着一个小小的红纸包儿过来说:“二奶奶,牛黄找到了。太太说,让二奶奶亲自把分量对准了。” 凤姐答应着接过来,便叫平儿配齐珍珠、冰片、朱砂,赶紧熬药。自己用戥子按照方子称好分量,掺在药里,等巧姐儿醒了给她吃。只见贾环掀开门帘走进来说:“二姐姐,你们家巧姐儿怎么了?妈叫我来看看她。” 凤姐一见到他,心里就厌烦,说:“好些了。你回去说,让你们姨娘记着。” 贾环嘴上答应着,却在屋里四处打量。看了一会儿,他问凤姐:“你这儿听说有牛黄,不知道牛黄是什么样儿的,给我看看呗。” 凤姐说:“你别在这儿捣乱了,妞儿才好一点儿。牛黄都已经煎上了。” 贾环听了,伸手就去拿煎药的铞子看,没想到手忙脚乱,只听 “沸” 的一声,铞子倒了,火也被泼灭了一半。贾环知道闯了祸,自觉没趣,赶紧跑了。凤姐急得直冒火,骂道:“真是上辈子的冤家对头!你何苦来又使坏!从前你妈就想害我,如今又来害妞儿。我跟你有几辈子的仇啊!” 一边骂还一边责怪平儿没照应好。正骂着,只见丫头来找贾环。凤姐说:“你去告诉赵姨娘,说她操心操得太辛苦了。巧姐儿死定了,不用她惦记了!” 平儿赶忙在那儿重新配药再熬,那丫头一头雾水,悄悄问平儿:“二奶奶为什么生气?” 平儿把贾环弄倒药铞子的事儿说了一遍。丫头说:“怪不得他不敢回来,躲到别处去了。这环哥儿明天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平姐姐,我帮你收拾吧。” 平儿说:“不用了。幸亏牛黄还有一点,现在已经配好了,你回去吧。” 丫头说:“我一定回去告诉赵姨奶奶,也省得她天天夸口。”

丫头回去后,果然把事情告诉了赵姨娘。赵姨娘气得大喊:“快去找环儿!” 环儿在外间屋子躲着,被丫头找了出来。赵姨娘骂道:“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你为什么把人家的药弄洒了,招来人家咒骂。我本来只叫你去问一声,不让你进去。你偏要进去,进去了又不走,还敢在老虎头上拔毛。你看我告诉老爷,打不打你!” 赵姨娘正说着,只听贾环在外间屋子里说出了一些更让人吃惊的话。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