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妙玉又另外拿出两只杯子。一只杯子旁边有个耳把,杯身上刻着 “瓟斝” 三个隶书大字,后面有一行小真字写着 “晋王恺珍玩”,还有 “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一行更小的字。妙玉斟了一斝茶,递给宝钗。另一只杯子形状像钵却小一些,上面刻着三个垂珠篆字 “点犀”。妙玉又斟了一 给黛玉。接着,她拿起自己平日里喝茶用的那只绿玉斗,给宝玉斟茶。
宝玉笑着说:“常说‘世法平等’,她们两个用的是那样的古玩奇珍,我用的却是个普通杯子,显得我太俗了。” 妙玉说:“这还算普通杯子?不是我吹牛,只怕你家里都找不出这么一个‘普通’杯子呢。” 宝玉笑着说:“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了你这儿,自然把那些金玉珠宝都当作俗物了。” 妙玉听宝玉这么说,心里十分欢喜,于是又找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由整根蟠虬竹根雕刻而成的大海碗,笑着问:“就剩这一个了,你能喝得下这一海碗茶吗?” 宝玉高兴地连忙说:“能喝得下。” 妙玉笑着说:“你就算能喝得下,也不能这么糟蹋好茶。没听说过‘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吗?你喝这一海碗,算怎么回事?” 这话把宝钗、黛玉和宝玉都逗笑了。妙玉拿起茶壶,只往海碗里斟了大约一杯茶。宝玉细细品尝,只觉得这茶口感轻盈,味道绝佳,不禁连声赞叹。妙玉一脸认真地说:“你这次能喝到这茶,全是托她们俩的福,要是你自己来,我可不给你喝。” 宝玉笑着说:“我心里明白,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们二人便是。” 妙玉听了,这才说:“这话还在理。”
黛玉问道:“这也是去年的雨水泡的茶吗?” 妙玉冷笑着说:“你这个人,真是个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的时候,收集的梅花上的雪,一共得了满满一鬼脸青花瓮,一直舍不得喝,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打开。我只喝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存的雨水哪有这么轻盈的口感,根本没法喝。” 黛玉知道妙玉天性怪僻,也不多说什么,也没多坐,喝完茶,就约着宝钗一起走了出去。
宝玉陪着妙玉笑着说:“那个茶杯虽然脏了,就这么扔了怪可惜的。依我看,不如把它给那个穷婆子吧,她卖了还能换点钱过日子。你觉得行不?” 妙玉听了,想了想,点头说:“也行。幸好那杯子我没喝过,要是我喝过的,我就是砸碎了也不会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交给你,你快拿去吧。” 宝玉笑着说:“那是自然,你要是和她直接打交道,连你也跟着脏了。交给我就行。” 妙玉便让人把杯子拿来递给宝玉。
宝玉接过杯子,又说:“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厮来河里打几桶水,把地洗洗怎么样?” 妙玉笑着说:“那更好了,不过你得嘱咐他们,把水抬来后就放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千万别进门来。” 宝玉说:“这是自然。” 说着,就把杯子揣进袖子里,递给贾母房里的小丫头,说:“明天刘姥姥回家,把这个给她带回去。” 交代完,贾母已经出来准备回去了。妙玉也没怎么挽留,把众人送出山门,转身就关上了门。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贾母觉得身上有些乏倦,就吩咐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着薛姨妈去喝酒,自己则前往稻香村歇息。凤姐连忙让人把小竹椅抬来,贾母坐上去,两个婆子抬着,凤姐、李纨和一众丫鬟婆子簇拥着离开了,这里也暂且不表。薛姨妈也告辞离去。王夫人打发文官等人出去,把攒盒分给众丫鬟们吃,自己也抽空歇着,随意歪在刚才贾母坐过的榻上,让一个小丫头放下帘子,又让她捶着腿,吩咐道:“老太太那边要是有消息,你就叫我。” 说完,也歪着睡着了。
宝玉、湘云等人看着丫鬟们把攒盒放在山石上,有的丫鬟坐在山石上,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靠着树,有的傍着水,十分热闹。不一会儿,鸳鸯来了,要带着刘姥姥四处逛逛,众人也都跟着凑趣儿。一行人来到 “省亲别墅” 的牌坊底下,刘姥姥说:“哎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 说着,就爬下磕头。众人笑得直不起腰来。刘姥姥说:“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我们那儿这样的庙宇多得很,都有这样的牌坊,上面的字就是庙的名字。” 众人笑着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庙?” 刘姥姥抬起头,指着字说:“这不是‘玉皇宝殿’四个字吗?” 众人笑得拍手跺脚,还想继续拿她打趣。这时,刘姥姥突然觉得肚子里一阵乱响,急忙拉过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准备解手。众人又是一阵哄笑,赶忙制止她:“这儿可不行!” 急忙叫一个婆子带着刘姥姥到东北角去。婆子指了地方后,就乐得走开去休息了。
刘姥姥因为喝了些酒,她的体质不适合喝黄酒,再加上吃了许多油腻的食物,口渴又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闹起了腹泻,在厕所蹲了好半天才完事。等她从厕所出来,酒劲被风一吹,再加上年纪大了,蹲了半天,猛地站起来,只觉得头晕眼花,辨不清方向。四处张望,只见周围都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只好顺着一条石子路慢慢往前走。走到房舍跟前,却找不到门,又找了半天,忽然看见一道竹篱,刘姥姥心里想:“这里也有扁豆架子。”
刘姥姥一边想着,一边顺着花障往前走,看到一个月洞门,便走了进去。只见迎面有一条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的岸,里面清澈的水流向别处,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水池上。刘姥姥踩着石头过去,沿着石子甬路往前走,转了两个弯,看到一扇房门。她走进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地迎了出来。刘姥姥连忙笑着说:“姑娘们把我落下了,我一路找,才找到这儿。” 说完,却见那女孩儿不回答。刘姥姥便走上前去拉她的手,只听 “咕咚” 一声,刘姥姥撞到了板壁上,把头撞得生疼。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幅画。刘姥姥心想:“原来画儿能画得这么栩栩如生,像凸出来一样。” 她一边想着,一边看,还伸手去摸,却发现画面是平的,不禁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刘姥姥看到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
刘姥姥掀起帘子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布置得玲珑剔透,琴、剑、瓶、炉都像是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都是碧绿雕花的,刘姥姥只觉得眼睛都花了,想找门出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左边是一架书,右边是一架屏风。刘姥姥刚从屏风后面找到一扇门转过去,就看见她的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十分诧异,急忙问道:“你是不是看我这几天没回家,特意来找我?是哪位姑娘带你进来的?” 她亲家母只是笑,不说话。刘姥姥笑着说:“你真是没见过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看,就不管不顾地戴了一头。” 她亲家母还是不回答。刘姥姥心里忽然想起:“常听人说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难不成我这是在镜子里头?” 说完,伸手一摸,再仔细一看,果然是,四面雕空的紫檀板壁把镜子嵌在中间。刘姥姥说:“这镜子把路挡住了,我怎么出去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用手摸。
这镜子原本是西洋的机关装置,可以开合。没想到刘姥姥乱摸的时候,巧劲之下,触动了机关,镜子转了过去,露出一扇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走出去,忽然看到一副极其精致的床帐。她此时已经有七八分醉意,又走得累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本想歇一会儿,没想到身不由己,前仰后合,两眼一朦胧,就歪在床上睡着了。
再说众人等了半天都不见刘姥姥,板儿见姥姥不见了,急得哭了起来。众人都笑着说:“别是掉进茅厕里了吧?快派人去找找。” 于是让两个婆子去找,婆子回来报告说没找到。众人又四处搜寻,还是不见刘姥姥的踪影。袭人推测道:“她肯定是喝醉了迷了路,顺着这条路走到我们后院去了。要是进了花障子,从后房门进去,虽然可能会碰头,但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要是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方向走,要是能绕出去还好,要是绕不出去,可有她绕的了。我去看看。” 袭人一边想着,一边往回走,进了怡红院就喊人,谁知那几个房间里的小丫头都偷偷跑出去玩了。
袭人径直走进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到鼾声如雷。她急忙走进来,只闻到一股酒屁混合的臭味。满屋子一看,只见刘姥姥四仰八叉地仰卧在床上。袭人吓了一跳,赶忙上前使劲把她叫醒。刘姥姥惊醒过来,睁眼看到袭人,连忙爬起来说:“姑娘,我错了!没弄脏床帐吧。”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去掸。
袭人担心惊动别人,被宝玉知道了,只是对刘姥姥摇手,示意她别说话。赶忙在鼎里添了三四把百合香,仍旧用罩子罩上。稍微收拾了一下,幸好刘姥姥没有呕吐,袭人这才悄悄笑着说:“没事儿,有我呢。你跟我出来。” 刘姥姥连忙点头答应,跟着袭人来到小丫头们的房间。袭人让她坐下,对她说:“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 刘姥姥答应着表示知道了。袭人又给她喝了两碗茶,刘姥姥这才觉得酒醒了,于是问道:“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这么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一样。” 袭人微微一笑,说:“这呀,是宝二爷的卧室。” 刘姥姥一听,吓得不敢出声。袭人带着她从前面出去,见到众人,只说刘姥姥在草地下睡着了,所以带她回来了。众人也没多在意,这事也就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贾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摆晚饭。贾母觉得懒洋洋的,不想吃饭,就坐了竹椅小敞轿,回到房中休息,让凤姐等人去吃饭。姑娘们这才又回到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