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2 / 2)

再说宫院里的大小侍婢,看到玉英突然倒地身亡,急忙跑到金銮殿,向三宫皇后禀报:“宫主娘娘摔倒死了!” 皇后大惊失色,随即报告给太宗。太宗听后,点头叹息道:“这件事果然应验了。朕曾经问十代阎君:‘宫中老幼是否平安?’他说:‘都平安,只是恐怕御妹寿数不长。’果真被他言中了。” 宫里的人都纷纷赶来悲痛哭泣,大家一起到花阴下查看,只见那宫主还有微微的气息。唐王说道:“别哭!别哭!别惊吓到她。” 于是上前用御手扶起宫主的头,呼唤道:“御妹,苏醒苏醒。” 这时,宫主突然翻身,喊道:“丈夫,慢些走,等等我!” 太宗说道:“御妹,是我和你皇嫂在这里。” 宫主抬头睁眼,疑惑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拉扯我?” 太宗说:“我是你的皇兄,这是你的皇嫂。” 宫主却说:“我哪里来的什么皇兄、皇嫂!我娘家姓李,乳名叫李翠莲,我丈夫姓刘名全,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均州人。因为三个月前,我在门口拔下金钗施舍给僧人,我丈夫怪我擅自走出内门,不守妇道,骂了我几句,我一气之下,用白绫悬梁自尽,撇下一双儿女,日夜啼哭。如今因为我丈夫被唐王钦差,前往阴司进献瓜果,阎王怜悯,放我们夫妻回来。他在前面走,我因为来迟了,赶不上他,结果绊了一跤。你们太无礼了!都不知道你们是谁,怎么敢拉扯我!” 太宗听了,对众宫人说:“想必是御妹摔昏了,胡言乱语呢。” 于是传旨让太医院进献汤药,将玉英扶入宫中。

唐王正在殿上,突然有当驾官上奏道:“万岁,如今进献瓜果的刘全还魂了,正在朝门外等候圣旨。” 唐王大为惊讶,急忙传旨将刘全召进殿内,刘全在丹墀下俯伏听命。太宗问道:“进献瓜果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全回答说:“臣头顶瓜果,径直来到鬼门关,被引到森罗殿,见到了十代阎君,献上瓜果,并详细说明了我王殷勤致谢的心意。阎君非常高兴,还多次向我王拜谢说:‘真是个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 唐王又问:“你在阴司都见到了些什么?” 刘全说:“臣没有走太远,没见到什么特别的,只听到阎王问我的籍贯和姓名。臣把舍弃家庭子女、因妻子上吊、自愿前来进瓜的事情,说了一遍,他急忙派遣鬼使,把我妻子带了过来,我们就在森罗殿下相会了。阎王还查看了生死文簿,说我夫妻二人都有登仙的寿数,便派遣鬼使送我们回来。臣在前面走,我妻子在后面跟着,有幸得以还魂。只是不知道我妻子魂魄所归之处。” 唐王惊讶地问道:“那阎王有没有说你妻子的情况?” 刘全回答说:“阎王没说什么,只听到鬼使说,‘李翠莲归阴时间太久,尸首已经不存在了。’阎王道:‘唐御妹李玉英如今寿数已尽,让翠莲借玉英的尸体还魂去吧。’臣不知道唐御妹是什么地方的人,家在哪里,还没来得及去寻找呢。” 唐王听了刘全的上奏,满心欢喜,当即对众多官员说:“朕与阎君分别时,曾询问宫中之事,他说老幼都平安,只是担心御妹寿数不长。刚才御妹玉英在花阴下摔倒身亡,朕急忙扶起查看,她很快就苏醒了,还口喊‘丈夫,慢些走,等等我!’朕还以为她摔昏了说胡话。详细询问之后,她所说的和刘全说的一模一样。”

魏征上奏道:“御妹突然寿数已尽,苏醒后便说出这些话,这显然是刘全的妻子借尸还魂之事。此事确实存在,陛下可宣请宫主出来,听听她还有什么要说的。” 唐王说:“朕刚刚让太医院去送药,也不知道情况怎样了。” 于是吩咐妃嫔入宫去请宫主。那宫主在里面大声叫嚷着:“我吃什么药啊?这里哪是我的家!我家是清凉的瓦屋,可不像这好似害了黄疸病般、花里胡哨的房子和门扇!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正叫嚷间,只见四五个女官和两三个太监,搀扶着她来到了殿上。唐王问道:“你能认出你的丈夫吗?” 玉英说:“这是什么话,我和他从小就是结发夫妻,还为他生儿育女,怎么会不认得?” 唐王让内官搀扶她下去。那宫主走下宝殿,来到白玉阶前,看到刘全,一把拉住他说:“丈夫,你要去哪里,怎么就不等我一下!我摔了一跤,就被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围住吵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全听她说话的口吻像是自己的妻子,可看她的面容却不是妻子的模样,一时不敢相认。唐王感叹道:“这真是山崩地裂有人见证,捉生替死却难得一见啊!” 好一位有道的君王,当即将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全部赏赐给了刘全,就如同陪嫁一般,还赐予他永免差徭的御旨,让他带着御妹回去。刘全夫妻二人在阶前谢恩后,欢欢喜喜地还乡去了。有诗为证:人生人死皆因前缘注定,寿命长短各有定数。刘全进瓜得以返回阳世,借尸还魂成就李翠莲。他二人辞别君王,径直来到均州城里,发现家中旧业和儿女都安好,两口儿便四处宣扬善果,暂且不表。

再说那尉迟公带着一库金银,前往河南开封府寻找相良。原来相良以卖水为生,和妻子张氏在门口贩卖乌盆瓦器维持生计,赚得的钱仅够维持日常开销。但只要稍有结余,他们就拿去斋僧布施,购买金银纸锭,记在库中焚烧,因此才有这般善果降临。在阳世间,相良是个一心向善的穷苦人,而在阴司里,却是个积玉堆金的长者。尉迟公将金银送到他家门口,把相良夫妇吓得魂飞魄散。再加上本府官员都来了,茅舍外车马聚集,老两口呆若木鸡,跪在地下只是磕头礼拜。尉迟公说:“老人家请起。我虽是钦差官员,却是带着我王的金银来还给你们的。” 相良战战兢兢地回答:“小的从未放债拥有什么金银,怎么敢接受这不明不白的钱财呢?” 尉迟公说:“我也打听过,知道你是个穷苦人,只是你斋僧布施,把所有的钱都用上了,用来买办金银纸锭,烧给阴司,阴司里有你积攒下的钱钞。我们太宗皇帝死去三天后还魂复生,曾在阴司里借了你一库金银,如今照数送还给你。你一一收下吧,好让我回去复命。” 相良两口儿只是朝天礼拜,哪里敢接受,说道:“小的要是收下这些金银,恐怕马上就会死。虽说烧纸记库是为了阴司之事,但那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况且万岁爷爷在阴司里借金银,又有什么凭据呢?我绝对不敢接受。” 尉迟公说:“陛下说,借你的东西,有崔判官作保可以证明,你就收下吧。” 相良说:“就算是死,我也不敢接受。” 尉迟公见他苦苦推辞,只得写好奏章,派人启奏太宗。太宗看了奏章,得知相良不接受金银,称赞道:“这真是善良的长者啊!” 随即传旨让胡敬德用这些金银为相良修理寺院,建造生祠,请僧人做善事,权当是偿还了。旨意下达后,敬德对着皇宫的方向谢恩,宣布了旨意,众人都知晓了此事。于是用这些金银在城里买下一块军民无碍的地基,周围有五十亩宽阔,在上面动工建造寺院,取名为 “敕建相国寺”。左边建有相公相婆的生祠,还镌刻了石碑,上面写着 “尉迟公监造”,这就是如今的大相国寺。工程完工后回朝奏报,太宗十分高兴。

随后,太宗又召集众多官员,出榜招募僧人,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的孤魂。榜文传遍天下,让各处官员推选有道行的高僧,前往长安做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下众多僧人都来到了长安。唐王传旨,让太史丞傅奕选拔高僧,主持佛事。傅奕接到旨意后,立即上疏劝阻尊崇佛教,认为世上并无佛。奏表写道:“西域传来的佛法,不讲君臣父子之道,用三途六道之说,蒙骗愚笨之人,追究过去的罪过,觊觎未来的福泽,口中念着梵语,妄图逃避罪责。而且生死寿夭,本是自然之事;刑德威福,取决于君主。如今听说世俗之徒假托佛意,都说一切由佛决定。从五帝三王时期开始,就没有佛法,那时君明臣忠,国运长久。到了汉明帝时才开始设立胡神,然而只有西域的僧人在传播他们的教义,实际上这是外族侵犯中原,不值得相信。” 太宗听后,将这份奏表扔给群臣商议。这时,宰相萧瑀出班,俯伏在地奏道:“佛法在历朝历代兴起,弘扬善举,遏制恶行,暗中助力国家,从道理上来说不应废弃。佛,是圣人。诋毁圣人就是无视法律,请陛下施以严刑。” 傅奕与萧瑀展开辩论,说礼的根本在于侍奉父母、辅佐君主,而佛却抛弃亲人出家,以平民身份对抗天子,背离亲长,萧瑀又不是从空桑中出生,却遵循无父之教,这正是所谓的不孝之人没有亲人。萧瑀只是合掌说道:“地狱的设立,正是为了这种人。” 太宗召来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询问佛事祈福是否真的有应验。二位大臣回答说:“佛主张清净仁恕,真正的佛是空灵的。周武帝将三教区分等次:大慧禅师有深远的赞语,历经众人供养而无不灵验;五祖投胎转世,达摩祖师显圣。自古以来,都认为三教最为尊贵,不可诋毁,不可废除。恳请陛下明察裁决。” 太宗十分高兴地说:“卿家所言合乎情理。再有反对的,治罪。” 于是让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邀请各位僧人,选拔一位有大德的行者作为坛主,设立道场,众人都叩头谢恩后退下。从这时起定下法律:但凡有诋毁僧人、诽谤佛教的,斩断其手臂。

第二天,三位朝臣聚集众僧,在山川坛里逐一仔细筛选。其中选出了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本名叫金蝉,只因无心聆听佛法讲解,转而投身尘世受苦受难,降生在世俗中历经磨难。投胎落地就遭遇凶险,还未出生就面临恶势力。他的父亲是海州的状元陈光蕊,外公是当朝的总管殷开山。他生来就犯了落江星,顺水漂流随波逐浪。在海岛金山寺有大机缘,被迁安和尚收养。十八岁时认了亲娘,特地前往京都寻找外公。总管殷开山调派大军,前往洪州剿灭贼寇。状元陈光蕊脱离困境,父子得以相逢,值得庆贺。之后又拜谒当今圣上,受到皇帝恩宠,在凌烟阁上留下贤名。他不接受官职,甘愿出家为僧,在洪福寺探寻佛道。他小名江流,是古佛转世,法名叫做陈玄奘。当天,三位朝臣向众人举荐了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出家为僧,从出生起就持斋受戒。他的外公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父亲陈光蕊中了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他一心不爱荣华富贵,只喜欢修持佛法,追求寂灭。查探得知他出身良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没有他不通晓的;佛号仙音,没有他不会的。当时三位朝臣将他带到太宗面前,玄奘伏地叩拜,行过君臣之礼后,三位朝臣奏道:“臣萧瑀等承蒙圣旨,选拔出高僧一名,名叫陈玄奘。” 太宗听到这个名字,沉思了许久,问道:“这是不是学士陈光蕊的儿子玄奘?” 江流儿叩头回答:“臣正是。” 太宗高兴地说:“果然举荐得没错,真是一位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玄奘叩头谢恩,接受了大阐官爵。太宗又赐给他一件五彩织金袈裟和一顶毗卢帽。让他用心再拜高明的僧人,安排好阇黎班首,拟定旨意,前往化生寺,选定吉日良辰,开讲经法。玄奘再次叩拜领旨而出,来到化生寺里,聚集众多僧人,打造禅榻,装修佛殿,准备法事音乐。挑选出大小高明的僧人共计一千二百名,分在上中下三堂。各个佛前的物件都已齐全,井井有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日,这一天是黄道吉日,开启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陆大会。随即写好奏表呈给太宗,太宗以及文武官员、国戚皇亲,都按时赴会,拈香听讲。究竟太宗有何想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