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十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2 / 2)

骆龙听了,又再三劝解。无奈红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等侍奉祖父去世后才肯离开,任凭大家怎么苦苦劝说,她都执意不从。多九公说:“小姐既然有这样的志向,看来一时也难以改变。依我看,与其现在一起到海外,不如等以后再回来,唐兄再把小姐带回家乡,这样岂不是更方便?”唐敖说:“要是日后我不回来了,那可怎么办?”林之洋说:“妹夫这说的是什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将来自然一起回来,怎么会说‘不回来’呢?我真不明白!”唐敖说:“这是我一时失言,舅兄怎么这么较真?”然后他对骆龙说:“寄女有这样的孝心,将来一定会有好报,老伯就别勉强她了。况且她心意已决,劝也没用。”说完,他拿过纸笔,写下了地名。

红蕖说:“义父此去,会经过巫咸国吗?当年薛仲璋伯伯遇难,家眷也逃到了海外。几年前他们路过这里,我和薛蘅香姐姐结拜为异姓姐妹,还在神前立誓,无论谁有机会回到故土,都要带着对方一起走。去年有个做丝绸生意的客人带来消息,我才知道她们现在住在巫咸国。我有一封信,要是顺路的话,求义父帮我寄去。”多九公说:“巫咸国是必经之路,将来林兄也要在那里卖货,带去很方便。”

当时骆红蕖就去写书信。唐敖则托林之洋到船上,取了两封银子给骆龙,补贴他们的生活开销。没过多久,骆红蕖把书信写完。唐敖接过信,不禁感叹道:“原来仲璋哥哥的家眷也在海外。当年敬业兄弟要是听了思温哥哥的话,不采纳仲璋哥哥的计策,唐朝的大业早就恢复了,如今天下怎么会被武周统治!我们彼此又怎么会离散!这都是气数啊,无可奈何!”说完,他向骆龙告辞。大家互相嘱咐了一番,洒泪而别。骆红蕖把他们送到庙外,便回去祭奠母亲,侍奉祖父了。

唐敖三人因为天色渐晚,便顺着原路返回。多九公感慨道:“这么小的年纪,既能够不畏惧艰难险阻,为母亲报仇,又愿意尽孝,侍奉祖父安度晚年,只知道坚守大义,把其他的事情都抛在脑后。可见世间忠孝节义的事情,原本就不在于年龄大小。这姑娘有如此坚定的志向,大概这座山上的老虎以后要被她除尽了。”

林之洋说:“刚才我看到老虎吃那只‘果然’,就想起听人说,虎豹吃人,总是因为那个人前世注定要丧生在虎豹口中;要是没有注定,就算面对面碰上,虎豹也不会吃他。九公,您说这话对吗?”多九公摇摇头说:“虎豹哪敢随便吃人!至于前世注定这种说法,更是毫无根据。以前我曾听一位老翁说得好,他说虎豹从来不敢吃人,而且还非常怕人,平时都是以禽兽为食;那些被虎豹吃掉的人,必定是这个人的行为和禽兽差不多,当虎豹遇见他的时候,虎豹并不认为他是人,只当他也是禽兽,所以才会吃他。人和禽兽的区别,全在头顶上的灵光。禽兽头顶没有灵光,就像‘果然’这类,就算有微弱的光,也是极为罕见。人要是天良未泯,头顶上必定有灵光,虎豹看到了,就会远远地躲开。倘若一个人天良丧尽,罪大恶极,把灵光都消耗没了,虎豹看到他就和看到禽兽没什么两样,这才会吃他。至于灵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为人的善恶。善良没有恶行,自然灵光有几丈高,不仅虎豹看见会逃窜,就连一切鬼怪,也都会远远避开。就像那只‘果然’,一心想要救死去的同伴,一直守着它啼哭。看它的行为,虽然长着兽的模样,心里却怀着义气,这就是所谓的‘兽面人心’,它头顶怎么会没有灵光呢?就算让老虎当面碰上,也不会伤害它。老虎见到兽面人心的不敢伤害,那见到人面兽心的怎么会不吃呢?世人只知道痛恨虎豹伤人,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缘故。”唐敖点头赞同道:“九公这番话,真能让人回心向善,给人的警戒可不小。”

林之洋说:“我有个亲戚,为人很好,经常吃斋念佛。有一天,他和朋友上山进香,竟然被老虎吃了。难道像他这样行善的人,头上反而没有灵光吗?”多九公说:“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灵光呢!但恐怕这个人平日里表面上虽然吃斋念佛,可说不定一时没把持住,一念之差,害了别人性命;或者忤逆父母,忘了根本;又或者淫乱别人的妻子女儿,破坏别人的名节。他的恶行太重,就算平日里有些许灵光,突然被大恶笼罩,就像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的柴草,怎么能抵挡得住呢?所以灵光立刻就被消耗没了,老虎才会吃了他。不知道这个人除了吃斋念佛,其他行为怎么样?”林之洋说:“这个人其他方面都好,就是忤逆父母。还听说他有男女苟且之事。除了这两样,他一直都是吃斋行善,没有别的坏处。”多九公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这个人既忤逆父母,又有男女苟且、损害别人名节的事,这是罪大恶极,就算吃斋念佛,又有什么用呢!”林之洋说:“照九公这么说,世人要是作了孽,就算极力修行,也没用了?”多九公说:“林兄这说的是什么话!善恶也分大小。用善来抵消恶,就如同将功赎罪,其中轻重有很大的区别,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就像这个人忤逆父母,淫乱别人妻女,是罪大恶极,怎么能宽容饶恕呢?你却想用他吃斋念佛的那些小善来抵消这两件大恶,这岂不是拿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燃烧的大火吗?况且吃斋念佛,不过是表面上向善,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要是表面上制造行善的虚名,心里却怀着凶恶,如此阴险狡诈,罪过就更重了。总之,为人最重要的是心地,要是说吃斋念佛的都是善人,恐怕未必。”

说着说着,他们离船已经不远了。忽然,路旁树林里飞出一只大鸟,形状像人,满口猪牙,浑身长满长毛,四肢五官和人没什么不同,只是肋下长着两个肉翅,头顶上有两个人头,一个像男人,一个像女人。额头上还有文字,仔细看去,是“不孝”两个字。多九公说:“我们才说到‘不孝’,就有不孝鸟飞出来了。”林之洋听到“不孝”二字,赶忙举起火绳放了一枪。这只鸟受伤坠地,却仍要展翅飞起来,林之洋追过去,接连几拳,就把它打倒了。三人走上前去仔细查看,发现这鸟不仅额头上有“不孝”二字,嘴上还有“不慈”二字,手臂上有“不道”二字,右胁有“爱夫”二字,左胁有“怜妇”二字。唐敖感叹道:“以前我虽然听说古人有这样的传说,还以为不一定真有其事。今天亲眼看到,真的是一点不错。可见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依我看,这是世间那些不孝的人,行为和禽兽差不多,死后不能再投生为人,身上的戾气凝结,所以变成了这种鸟。”多九公点头说:“唐兄的高见,真是深刻透彻的见解。以前我曾见过这种鸟,虽然有两个人头,但都是男人的模样,并没有‘爱夫’二字;因为天下没有不孝的妇女,所以都是男像。它这人头时常变化,也有两个都是女头的时候。听说这种鸟最通灵性,善于修真悟道。起初它身上虽然有文字,但往往修炼到后来,竟然一个字都没有了。等到文字脱落,再继续静心修炼,用不了几年,脱去皮毛,立刻就能成仙而去。”唐敖说:“这岂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可见上天原本是允许众生回心向善的。”

这时,船上的众水手因为在山泉取水,也过来观看,问清了详细情况后,都纷纷叫嚷道:“它既然不孝,我们就不客气了!它身上这一身漂亮的翎毛,就算带些回去做个扫帚,也是好的。”说完就上前,你一把我一把,只见拔下的翎毛满地飞舞。唐敖说:“它额头上虽然有‘不孝’二字,可都是戾气凝聚而成,和它本身有什么关系呢?”众人说:“我们现在就算是帮它消除戾气,把戾气除尽,将来它少不得要做好人。况且它身上的翎毛实在多,可见它生前吝啬,一毛不拔。如今我们把‘一’字换成‘无’字:它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它拔得一干二净,看它能怎么样!”

翎毛拔完,众人正要回船,忽然看见树林里喷出许多胶水,腥臭无比,众人连忙跑开。接着,树林里飞出一只怪鸟,形状像老鼠,身长五尺,长着一只红脚,两个大翅膀,飞到不孝鸟跟前,随即抱住它,腾空而起。林之洋急忙拿枪装药,对准这只鸟。正要开枪的时候,谁知道火绳沾了水已经熄灭了,转眼间那只鸟就飞远了。众水手说:“我们常年在海外,这样的怪鸟还真是少见。向来九公最是见多识广,今天大概也要被难住了吧。”多九公说:“这种鸟在海外犬封国最多,名叫飞涎鸟。它口中的涎水像胶水一样,要是饿了,就把涎水洒在树上,别的鸟儿飞过,沾上这涎水,就会被粘住。今天它大概还没找到食物,所以口内垂涎。现在抓到了不孝鸟,肯定会把它饱餐一顿。可见这股戾气是万物都忌讳的:不仅人要拔它的毛,禽兽还要吃它的肉呢。”说完,大家一起回到船上。唐敖把信收起来。林之洋取出之前找到的大米,给婉如和吕氏看,她们无不称奇。

随后,船立刻扬帆起航。没过几天,就到了君子国,把船停泊靠岸。林之洋上岸去卖货。唐敖因为一直听说君子国的人喜欢谦让,从不争斗,想来必定是礼乐昌盛的国家,所以约了多九公上岸,想去见识一番。他们走了几里路,离城已经不远,只见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后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