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妻,站在潘的边上,两人的个头和身量相仿,面相也年轻于档案所记,冲着我俩边点头边呵呵地笑;
老大,站在父亲后面,比弟弟瘦小,妻子更瘦小,躲在丈夫后面,把脸露出来看,遇到我的目光赶快又把脸藏起来;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两口俩两口俩地站在一起,只是最小的女儿还在屋里没出来。后来我们进屋时她又躲到里屋去,后来才知道妈未婚怀了孩子,已经六个月,肚子很明显,有点害羞。
潘激动的只会说进屋进屋,用手抓着我俩就往屋里拽,到了房门口又跑到后面改成推!
房子的结构是一间外屋地,东西两个套间,共计五间,是曲型的大兴安岭暖房民居。以木、泥、草为主要建筑材料,双层圆木中间加泥拌草的墙据说能抵抗零下五十度的低温,再加上屋内取暖,使屋内温度在20度以上,保证了人们在超低温天气条件下能正常的生活。这里与“棒打狍子瓢舀鱼”的鄂伦春人居住区毗邻,生活方式受鄂伦春人的生活方式影响较大,柈子墙就是其一。入冬后,他们带着用鄂伦春人的狗种培育出来的狗进山,不要粗的,也不要细的,只选大头直径在30厘米左右的针叶松,由地面起,以人半哈腰用锯舒服的高度处下锯,锯到三分之二时,用绳子甩系到树头上(这是一个技术活,是鄂伦春人的发明),绳子另一端拴到狗身上,打一个口哨,狗一奔跑,会把树拽倒,然后将树头锯掉,在树干的小头端对称用斧子砍两个三角槽,解下绳子系在槽里,打一声口哨,狗就顺着雪道把树干拖回家。然后再继续伐树,待第二根树干准备好了,狗也从家里返回来了,再拴再打回哨,第二根树干也回到家,这样循环起来。待树干弄够了,回到家里,将弄回家的树干锯成半米长的一段段,然后用大斧子从中间一劈两半,再合起来,转九十度,再一斧子劈成四半,然后放到已有的木柈墙上,做饭前就到墙上取放置一段时间的柈子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