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苦淬甜享 > 第三卷 第三章 妈妈的病与王老中医

第三卷 第三章 妈妈的病与王老中医(1 / 2)

第三卷第三章妈妈的病与王老中医

如果用现代网络名词来定义我对中医的态度,那就是四个字“铁杆粉丝”!然而我对于中医与现在的追星族与名星的关系又大有区别。我对于中医的认知,是有深刻而切身体验的,而且说起这段经历,我是可以讲上三天三夜的!

前面我曾提到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一身的病疼。到了我十四岁时,妈妈五十四岁,一方面身体每况愈下,另一方面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于是妈妈治病的事进入我们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最后选择去相隔两个火车站的芦屯驼台堡去找远近闻名的中医老王头那里治疗。

这个王老中医当年82岁,留着寸左右长的灰白色胡须,上唇的两端留着中说的字胡。家里住着具有辽南特色的间花岗岩砌墙、海青色砖瓦的一趟瓦房。老头有很多特别之处,与别的医生不同。其一是不听也不允许患者自叙病情。如果有患者不知情而向他叙起病情,会遭到拦阻。若是有的患者没明白拦阻的意思而还要叙述病情,会遭到训斥,再严重的被撵出去不给看病。这是有实例可查的,据当地王老中医的邻居介绍,被老王头赶走的患者还不是一个两个,但都是那种自我意识强、严重抢话、又没啥大病的患者。

王老中医的第二个特色是用药量不大,药价便宜。妈妈在他那里治了半年,每周取一次药,每副药都不超过7元钱,大多在3、4元左右,照比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元的中药是相当的便宜。

王老中医的第三个特色是药引子特殊,而且必须严格遵医嘱而行,来不得半点取巧。妈妈吃王老中医的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不同的药引子,虽然都不用花钱,可却都很费劲,需要下上一番功夫才能找到。

第一副药引子是要我们在打春那一刻,到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的瓦房的青瓦下面抓三只蜈蚣,然后用抓到蜈蚣处的瓦焙焦研面加入药中一起熬。为了这药引子,我们先是找到这样的四合院的房主,然后征得人家的同意,再等到打春那一刻,全家人上房揭瓦,并准备下塑料布,以备在我们用人家的瓦焙药引子时用塑料布先把拿掉瓦的地方给盖压好,以防下雨。